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宁波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06 09:31:21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保国寺千年古刹成文化遗产大课堂。(严龙 摄)

文化下乡慰问团在建筑工地演出。(周建平 摄)

  文化发展目标:区域文化影响力强。浙东学术文化、海洋文化进一步彰显,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地域特色、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水乡的区域文化形象更加鲜明。

  ——《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区域文化影响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传播的渗透率和占有率,及对受众在心理、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作用的能力,由生产、传播文化内容的能力及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共同构成。

  “十一五”期间,宁波区域文化影响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宁波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创作生产出一大批艺术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一批重大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规模总量持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工作有序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深入推进。

  “但是,要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宁波文化影响力还存在不足。”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何镇飚博士认为。他举例指出,宁波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比如央视黄金时间没有播放一部有关宁波文化的精品,国际上宁波文化的知名度不够;与杭州西湖的“休闲文化”和广州的“现代时尚文化”等概念相比,宁波城市的传播符号体系不够明晰,宁波消费文化产品也相对不足,存在大的发展空间;宁波新媒体等创新形式的挖掘不够,对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民营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传播力有限,文化产品对GDP的贡献力不足,与科技的融合有提升空间;体制上也需要进一步跨界融合,比如人才、政策、定位的跨界等。

  《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影响力,何镇飚认为,增强宁波文化传播力,就要增进文化产业的实力,使之参与到国内国际的竞争力中去;要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加强文化符号的提炼,进一步增强受众与消费者对文化的偏好;建构受众对宁波文化品牌的忠诚度与粘着度,进一步提升宁波文化的传播竞争力,使宁波文化软实力在全省和国内同类城市位居前列,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关键词:精品引导

  唱响文化 引领主旋律

  在过去的五年,宁波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有9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7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有50余件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奖项。同时,新闻精品再创新高,超过1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决定》提出着力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对此,何镇飚认为,

  一是大力扶持原创作品。加强对原创性社科、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曲艺、广播、影视、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的扶持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原创性文化作品的产业化;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创作生产有宁波特色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和健康向上的网络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品,培育特色文化网站,引导网络文化发展等。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文艺团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多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一批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大奖;着力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等。

  三是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读书、摄影、书画、合唱、舞蹈及各类民间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优秀文艺精品基层巡演、“三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和文艺创作辅导,市级主要剧场举办高雅艺术演出不少于500场等。

  何镇飚也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继续加大“五个一”工程、全国群星奖等的领先优势,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引导人;在网络剧、本土的先锋戏剧、整合型文化精品、旅游景点文化创新等方面追求文艺精品的形式创新;加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反映当下群众火热生活现实、展示当代生活风貌的作品的创作力度等。

  关键词:体系创新

  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加大宁波文化影响力离不开体系创新。比如实现国有民营文化实体的统筹发展,互补共赢,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市场化服务供应体系,建设覆盖城乡两级的文化服务惠民保障体系等。”何镇飚分析认为。

  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切实深化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管体系,推进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公共文化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评估体系,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要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党报发行体制,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等文化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要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基地,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风险资本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投资,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关键词:渠道影响

  促进现代文化传播网络良性运行

  《决定》要求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对此,认为,宁波的新闻传媒集团要扩大传媒渠道的影响,做大做强,就要实现资本融合,从而成为在全市GDP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广播电视媒体的“上星”、在联网平台实现海内外传播、在央视等“国”字号主流媒体上更加广泛地展示宁波的软实力、在各级干部群众中的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等;要深入城乡、合理布局,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视与文艺演出院线;要推进宁波出版发行集团网络建设,加大其数字化、集团化、本土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宁波新闻传媒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新闻品牌建设,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和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

  首先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其次,要壮大现代传媒提团。鼓励和支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广电集团在国内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经营,支持报业、广播电视、出版、互联网等不同业态媒体之间的重组合作;支持宁波出版发行集团建设出版智能化数据库和全媒体复合出版平台;扶持建设全市连锁经营、覆盖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扶持建设覆盖全市的层次多样的数字电影院线和演出院线;有序推进我市电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到2015年前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播出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还要培育发展新兴媒体:推动中国宁波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改制和上市;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建设全市互联网舆情信息系统导控工程;推进中国宁波网以互建链接、内容供应、技术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网络媒体合作,提升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

  关键词:跨界发展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何镇飚认为,加大宁波区域文化影响力,必须加大科技与文化的跨界传播,运用新兴科技手段,降低文化传播成本,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如发展网络文化产业、IT文化产业,培养宁波高新技术园区成为我市文化传播力的重要研发基地等;要发挥高校产、学、研的跨界优势,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服务等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跨界发展;要继续走出浙江,走出国门,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跨界发展战略,如继续办好“宁波文化周”、形成宁波文化品牌等,寻求跨界合作伙伴在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合作等。

  按照《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要求,文化的跨界发展要顺应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趋势,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要以创新文化品牌、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传统产业的文化含量,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加快文化和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培育新的文化业态;鼓励发展以各类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物流、建筑、包装等产业的对接,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宁波日报记者 陈朝霞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06 09:31:21

保国寺千年古刹成文化遗产大课堂。(严龙 摄)

文化下乡慰问团在建筑工地演出。(周建平 摄)

  文化发展目标:区域文化影响力强。浙东学术文化、海洋文化进一步彰显,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地域特色、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水乡的区域文化形象更加鲜明。

  ——《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区域文化影响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传播的渗透率和占有率,及对受众在心理、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作用的能力,由生产、传播文化内容的能力及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共同构成。

  “十一五”期间,宁波区域文化影响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宁波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创作生产出一大批艺术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一批重大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规模总量持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工作有序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深入推进。

  “但是,要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宁波文化影响力还存在不足。”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何镇飚博士认为。他举例指出,宁波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比如央视黄金时间没有播放一部有关宁波文化的精品,国际上宁波文化的知名度不够;与杭州西湖的“休闲文化”和广州的“现代时尚文化”等概念相比,宁波城市的传播符号体系不够明晰,宁波消费文化产品也相对不足,存在大的发展空间;宁波新媒体等创新形式的挖掘不够,对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民营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传播力有限,文化产品对GDP的贡献力不足,与科技的融合有提升空间;体制上也需要进一步跨界融合,比如人才、政策、定位的跨界等。

  《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影响力,何镇飚认为,增强宁波文化传播力,就要增进文化产业的实力,使之参与到国内国际的竞争力中去;要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加强文化符号的提炼,进一步增强受众与消费者对文化的偏好;建构受众对宁波文化品牌的忠诚度与粘着度,进一步提升宁波文化的传播竞争力,使宁波文化软实力在全省和国内同类城市位居前列,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关键词:精品引导

  唱响文化 引领主旋律

  在过去的五年,宁波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有9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7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有50余件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奖项。同时,新闻精品再创新高,超过1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决定》提出着力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对此,何镇飚认为,

  一是大力扶持原创作品。加强对原创性社科、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曲艺、广播、影视、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的扶持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原创性文化作品的产业化;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创作生产有宁波特色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和健康向上的网络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品,培育特色文化网站,引导网络文化发展等。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文艺团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多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一批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大奖;着力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等。

  三是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读书、摄影、书画、合唱、舞蹈及各类民间文化活动;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优秀文艺精品基层巡演、“三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和文艺创作辅导,市级主要剧场举办高雅艺术演出不少于500场等。

  何镇飚也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继续加大“五个一”工程、全国群星奖等的领先优势,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引导人;在网络剧、本土的先锋戏剧、整合型文化精品、旅游景点文化创新等方面追求文艺精品的形式创新;加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反映当下群众火热生活现实、展示当代生活风貌的作品的创作力度等。

  关键词:体系创新

  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加大宁波文化影响力离不开体系创新。比如实现国有民营文化实体的统筹发展,互补共赢,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市场化服务供应体系,建设覆盖城乡两级的文化服务惠民保障体系等。”何镇飚分析认为。

  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切实深化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管体系,推进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公共文化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评估体系,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要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党报发行体制,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等文化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要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基地,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风险资本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投资,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关键词:渠道影响

  促进现代文化传播网络良性运行

  《决定》要求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对此,认为,宁波的新闻传媒集团要扩大传媒渠道的影响,做大做强,就要实现资本融合,从而成为在全市GDP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广播电视媒体的“上星”、在联网平台实现海内外传播、在央视等“国”字号主流媒体上更加广泛地展示宁波的软实力、在各级干部群众中的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等;要深入城乡、合理布局,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影视与文艺演出院线;要推进宁波出版发行集团网络建设,加大其数字化、集团化、本土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宁波新闻传媒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新闻品牌建设,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和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

  首先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其次,要壮大现代传媒提团。鼓励和支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广电集团在国内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经营,支持报业、广播电视、出版、互联网等不同业态媒体之间的重组合作;支持宁波出版发行集团建设出版智能化数据库和全媒体复合出版平台;扶持建设全市连锁经营、覆盖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扶持建设覆盖全市的层次多样的数字电影院线和演出院线;有序推进我市电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到2015年前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播出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还要培育发展新兴媒体:推动中国宁波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改制和上市;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建设全市互联网舆情信息系统导控工程;推进中国宁波网以互建链接、内容供应、技术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网络媒体合作,提升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

  关键词:跨界发展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何镇飚认为,加大宁波区域文化影响力,必须加大科技与文化的跨界传播,运用新兴科技手段,降低文化传播成本,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如发展网络文化产业、IT文化产业,培养宁波高新技术园区成为我市文化传播力的重要研发基地等;要发挥高校产、学、研的跨界优势,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服务等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跨界发展;要继续走出浙江,走出国门,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跨界发展战略,如继续办好“宁波文化周”、形成宁波文化品牌等,寻求跨界合作伙伴在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合作等。

  按照《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要求,文化的跨界发展要顺应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趋势,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要以创新文化品牌、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传统产业的文化含量,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加快文化和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培育新的文化业态;鼓励发展以各类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物流、建筑、包装等产业的对接,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宁波日报记者 陈朝霞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