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宁海
宁海深甽打造“三位一体”新文化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06 10:52:30报料热线:81850000

清潭村双枝桥

宁海古戏台之一(林 海 摄)

宁海“第一尖”滑雪场鸟瞰效果图

马岙村的銮驾表演

  在宁海县西北部,有一个名声在外的乡镇,这里除了青山绿水,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国务院列入“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宁海10座古戏台,这里有4座;浙江省“种文化”先进村长洋村,宁波市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清潭村都辖属这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中国三大优质温泉之一的南溪温泉坐落其中,极富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吸引了各路游客前来体验。它就是宁海县深甽镇。

  近期,深甽正在实施一系列重大动作,“随着深甽围绕‘步道’与‘温泉’打造的若干项目开工建设,它们将发挥‘大温泉景区’的综合效应,将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新文化。”镇党委书记裘为民充满信心地表示。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深甽有2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几乎村村都有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有着各种名胜古迹。深甽镇有古建筑53处,其中民居13处,寺庙、祠堂40处,古桥梁40座,流散木刻5件,石刻6件,石墓葬3座,古石塘2座,名木古树胸径在2米以上的有30余株,古戏台23处。这当中最突出的便是古戏台,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处宁海古戏台中,深甽就有4处,分别为:清潭村的双枝庙古戏台、龙宫村的陈氏宗祠古戏台、马岙村的俞氏宗祠古戏台、大蔡村的胡氏宗祠古戏台。

  实地观摩双枝庙古戏台,站在戏台之上,四周视野开阔,头顶上的藻井装饰十分精美。“这个藻井工艺很特殊,几百个部件叠在一起,没有用一根钉子。在没有麦克风、扬声器等现代扩音设备的年代,人们就利用这个做工精致的藻井来实现声音的共鸣和放大,演员在台上的唱腔,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深甽镇党委宣传委员胡志汉介绍说。

  走出双枝庙,一道溪流绕墙而过,在潺潺溪水当中,一块巨石十分引入注目,凝神一看,上面刻着“禁潭界”几个大字。胡志汉介绍,为了提醒世人保护水源、不要往溪水中扔垃圾和捕鱼,当地村民在村头、村尾各立一块石碑,这可以算作是深甽人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最初萌芽。

  其实,深甽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遗存远不止于这些建筑。马岙村藏有的宋代金字谱,全本用金粉写成,极为珍贵;民国时期制造的銮驾,在马岙村存有32件,堪称宁海一绝;龙宫村藏有的木刻印刷明版《华严经》,共有82本,如此规模的明版古籍,为该县罕见;宗祠、庙宇、古民居、古桥梁、古塔等古建筑,工艺精湛,气势宏伟,不但数量堪称全县之冠,质量也属上乘。

  在深甽这片17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一批著名人物:全国政协常委、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张明养,解放初期的革命英雄烈士俞岳扬,颇有义侠之风的女中豪杰陈茂英,中国著名作曲家胡登跳,民国时期的老报人胡为盛,民国政府重要人物郭履洲……单单一个清潭村,就出了23位进士。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人物,古有倾毕生精力广注《资治通鉴》的胡三省,近代有率众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的王锡桐。

  胡三省,宋元之际人士,最为人称颂的便是他为《资治通鉴》三度作注。胡三省先后两次因战乱遗失书稿,但他不畏困难,三度作注,耗尽毕生精力终于注出完整书稿。元至元二十二年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资治通鉴》原文300万字左右,而胡三省的注释就有500万字。为纪念胡三省,深甽将老屋村、大庄村、岩头里村、中湖村这4个村合并后更名为三省村,并在胡三省故居旁修建陵墓。三省村还与县文联合作修建胡三省纪念堂,弘扬胡三省的治学精神。

  王锡桐,深甽镇大里村人,长期执教乡里,为人师表。虽为一介儒生,却正直豪迈,胆略独具。平生尚喜交游,义肝侠胆,洒脱超逸,秉性耿烈,嫉恶如仇,尝自编《缑城正气集》,以方孝孺气节自勉。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当时天主教在东南沿海一带传播,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王锡桐发起反洋教斗争,沿途民众云集,队伍扩至近万人,打击了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至今,村里人还对王锡桐充满崇敬之情,皆以自己的方式祭奠王锡桐。

  深甽不但养育了许多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后裔到此处居住,有“深甽咽喉”之称的沙地村便是王羲之后裔居住之地,有200多位王氏后人住在这里。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深甽镇党委、政府把“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民俗文化潜质”列为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他们认真贯彻“文化强县”战略,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来抓,深甽的文化建设进步明显:以文化“一村一品”工程为依托,该镇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以村落文化示范点为载体,相继完成柘坑戴等8个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和5个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成功组织“钱江文化直通车”走进深甽、省曲艺家协会“真情在深甽”、“六一”文艺汇演、

  深甽村“十月半”庙会暨民俗文化节和马岙村“闹元宵、庆三八”等重大文化活动。如今,柘坑戴村和清潭村等村级图书室藏书3000余册,并常年对外开放,马岙村的影剧院定期组织文艺演出,深甽天明书画社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周末好去处……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文化向心力,并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保证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健康有序开展,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展了村民的休闲活动空间。

  近5年来,深甽镇文化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先后举办了舞蹈、戏曲、声乐、书画、民间艺术、非遗普查等培训班数十期,参训人数千余人次,实现了“村村建有文艺队伍”的团队建设目标。深甽镇22个行政村现有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銮驾队、舞龙队、舞蹈队、铜管乐队、书画创作社等30余支业余团队。其中,俞钱宽的多件根雕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奖并展出;歌手戴飞凤多次在宁海县农村文艺大会演出荣获一等奖;马岙村銮驾表演队自2005年至2010年曾连续6年参加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主会场表演与民间文艺大巡游,2009年9月底该队又出席浙江省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大巡游活动;深甽村十八节长龙队历史悠久,名扬县内外,曾多次应邀赴宁波各地表演;长洋村舞蹈队曾于2007年、2008年分别获得宁海县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舞比赛金奖和宁海县“庆三八、迎奥运、展风采”广场舞蹈大赛金奖,2009年9月底由该村舞蹈队与深甽村舞蹈队联合编排的歌伴舞《唱响新农村》,代表宁波市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地欢歌”第二届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取得了良好成绩。2009年,深甽镇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种文化先进镇”,长洋村被授予“浙江省种文化先进村”的光荣称号。

  深甽村历史悠久,1300多年前这里就建有隔水庵(集善庵),供奉着真君大帝,庙会应运而兴,参与人员除了来自本县各地外,邻近的奉化、天台、新昌、三门,乃至上海等地都有。民间剧团、艺人也纷纷前来助兴,舞龙、舞狮、踩高跷、抬阁、鼓亭,吸引更多人参加,相沿成习,就形成了深甽庙会。世易时移,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不断彰显,如今传统庙会已演变成了民间的小商品交易会。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来自各地的客商云集深甽,摆摊设点经营,推销各种小商品,商品种类在千种以上,并以价廉物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这便是名闻遐迩的深甽“十月半”庙会。

  随着时代变迁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此类小商品交易会亦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规划。为使“十月半”庙会发展得更好,深甽镇政府参与策划,为“十月半”赋予了新的生命。在传统的“十月半”庙会基础上,当地政府于2007年起创办“十月半”民俗文化节,使其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一大载体。“我们要设法使‘十月半’转型成为全县人民的节日,而不仅仅是来买买东西。”镇党委书记裘为民表示。

  经过改造提升,“十月半”庙会演变成了“十月半民俗文化节”,并已成功举办了3届,形成了较大规模和影响力。沿街商铺达800多家,到场购物的群众摩肩接踵,人数达数万人。“十月半”民俗文化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商贸展览、传统庙会、戏曲演出、书画根雕展览、文艺界人士采风、庙会文化研讨会等项目,又有群众参与互动的广场舞比赛、拔河比赛和门球比赛等文化体育竞赛,为深甽带来了一道道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大餐”。

  “驴走深甽”是“十月半”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每周举行一次,持续近3个月,吸引了各地驴友近4000人次前来体验。“这两天我一直跟师傅学习怎么做麦虾汤,就是想在这次驴走途中好好露一手。”网友溶解界刚在网上宣布,便引来一帮群友“叫板”:“那我一定得带烤洋芋”,“我提供餐后水果”……“驴走深甽”既活跃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也为地方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文化产业:打通经络

  深甽镇22个行政村,各有各的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怎么才能让它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深甽镇党委、政府谋划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

  去年以来,深甽镇围绕本地独有的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富有深甽特色的旅游文化。“第一尖”滑雪场、浙东大峡谷漂流、大庄山谷旅游项目、王羲之民俗文化村、深甽旅游特色一条街、大众温泉项目、古镇古村开发……这一系列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将使深甽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奉化大堰、宁海深甽和新昌交界处的“第一尖”又名镇亭山,主峰海拔945米。为开发山地资源,深甽镇引进资金7000多万元,在位于大洋村的野猪坑自然村山脊上修建三条滑雪道,从海拔400米至945米,根据坡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道,适应不同层次的滑雪爱好者。而到了夏天,这里又是风景宜人的滑草道。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这里将提供集滑雪、滑草、游览、观光、度假、休闲及健身、避暑于一体的不同项目,形成一个大型主题游乐园。

  在马岙村和龙宫村之间的水道上,镇政府正在兴建4公里长的“浙东大峡谷漂流”项目,预计到2012年完成。在漂流的终点,龙宫村的古村风貌将吸引远道而来的游客。为了打造龙宫村,深甽打算投入20万元做好旅游规划,以古村为依托新建旅游农居,更好地展示龙宫村的汉代古道、书院等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

  作为宁海最大的外资单体投资项目——宁海温泉大庄山谷项目已于2011年10月成功签约。该项目位于宁海县深甽镇三省村,占地约6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美元,注册资金9900万美元,目前土地征用已完成,正处在规划设计阶段。该项目计划打通山体,引泉入村,建成星级酒店和休闲、疗养相结合的长期经营性项目,包括温泉度假疗养酒店、温泉养生中心、保健中心、企业疗养会所及配套餐饮休闲设施。南溪温泉是宁海县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该县加快打造西部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块,宁海计划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一个大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

  王羲之后裔民俗文化村是深甽另一个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该项目位于沙地村,投资6000万元,将建设书圣殿、笑山美术馆、沿山碑林、永字亭、江边茶馆等建筑主体,相关土地已经完成报批等手续。沙地村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厚,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打造民俗文化村的良好资源优势。投资方表示,要充分运用现有空间,着力把农家院落改造成画家工作室及农产品加工坊,以吸引知名艺术家前来进行艺术创作、展览、经营和游客购物等活动。以建设旅游特色小城镇为契机,力求把沙地村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村落,使之成为一个文化创意不断涌现的综合体。

  除了各村之外,深甽还在努力打造镇区的“旅游特色一条街”,投资3000万元,以凫溪(深甽段)自然水系为依托,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发沿河商业走廊,将构建水、城、文、乡、商、游于一体的旅游特色一条街。在这里,将兴起一个包括酒吧、夜宵点、青年旅社和经济型酒店在内的文化街区,供游客们休闲娱乐消遣。“在深甽镇的镇区旅游详细规划中,小到垃圾桶的样式都包括在内了。”深甽镇有关人士介绍。

  大众温泉项目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温泉洗浴场所。深甽准备将大众温泉项目的价格定位在百元以内,以吸引更多旅游爱好者来到深甽。该项目占地150亩,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至6000万元。

  在深甽境内,有一条18公里的环形防火带在山间蜿蜒前行。随着登山健身热潮在宁海的兴起,宁海县“大森林、大景区”战略的推进,这里成为驴友们经常光顾之地,也成为当地政府谋划中的登山步道。深甽镇打算在18公里的山道上兴建6个不同出口,供不同层次的驴友前来体验,登山活动结束后,他们又能在山下找到古村、温泉等特色项目。随着串联深甽镇22个行政村的200公里登山步道的落成,深甽旅游文化体育休闲经济的“血脉”和“经络”将被打通,深甽将成为宁海县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经济区块之一。

  据深甽镇镇长王日辉介绍,深甽要在创建文化特色村、整体保护各类文化生态资源的同时,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做好开发利用文章,努力打造具有深甽特色的文化品牌。要依托南溪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和集“峻、险、秀”于一身的龙宫峡,设计各类旅游文化活动,使之成为融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探险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品牌;依托銮驾、十八节龙、古戏台等民间文化资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间文化品牌;依托胡三省、王锡桐故里,清潭历史文化名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为今用,重点保护整修和开发利用一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名人故居等,带动全镇各村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打造,努力将深甽建设成为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

  林 海 周武军 陈云松 王竹君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海深甽打造“三位一体”新文化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06 10:52:30

清潭村双枝桥

宁海古戏台之一(林 海 摄)

宁海“第一尖”滑雪场鸟瞰效果图

马岙村的銮驾表演

  在宁海县西北部,有一个名声在外的乡镇,这里除了青山绿水,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国务院列入“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宁海10座古戏台,这里有4座;浙江省“种文化”先进村长洋村,宁波市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清潭村都辖属这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中国三大优质温泉之一的南溪温泉坐落其中,极富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吸引了各路游客前来体验。它就是宁海县深甽镇。

  近期,深甽正在实施一系列重大动作,“随着深甽围绕‘步道’与‘温泉’打造的若干项目开工建设,它们将发挥‘大温泉景区’的综合效应,将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新文化。”镇党委书记裘为民充满信心地表示。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深甽有2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几乎村村都有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有着各种名胜古迹。深甽镇有古建筑53处,其中民居13处,寺庙、祠堂40处,古桥梁40座,流散木刻5件,石刻6件,石墓葬3座,古石塘2座,名木古树胸径在2米以上的有30余株,古戏台23处。这当中最突出的便是古戏台,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处宁海古戏台中,深甽就有4处,分别为:清潭村的双枝庙古戏台、龙宫村的陈氏宗祠古戏台、马岙村的俞氏宗祠古戏台、大蔡村的胡氏宗祠古戏台。

  实地观摩双枝庙古戏台,站在戏台之上,四周视野开阔,头顶上的藻井装饰十分精美。“这个藻井工艺很特殊,几百个部件叠在一起,没有用一根钉子。在没有麦克风、扬声器等现代扩音设备的年代,人们就利用这个做工精致的藻井来实现声音的共鸣和放大,演员在台上的唱腔,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深甽镇党委宣传委员胡志汉介绍说。

  走出双枝庙,一道溪流绕墙而过,在潺潺溪水当中,一块巨石十分引入注目,凝神一看,上面刻着“禁潭界”几个大字。胡志汉介绍,为了提醒世人保护水源、不要往溪水中扔垃圾和捕鱼,当地村民在村头、村尾各立一块石碑,这可以算作是深甽人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最初萌芽。

  其实,深甽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遗存远不止于这些建筑。马岙村藏有的宋代金字谱,全本用金粉写成,极为珍贵;民国时期制造的銮驾,在马岙村存有32件,堪称宁海一绝;龙宫村藏有的木刻印刷明版《华严经》,共有82本,如此规模的明版古籍,为该县罕见;宗祠、庙宇、古民居、古桥梁、古塔等古建筑,工艺精湛,气势宏伟,不但数量堪称全县之冠,质量也属上乘。

  在深甽这片17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一批著名人物:全国政协常委、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张明养,解放初期的革命英雄烈士俞岳扬,颇有义侠之风的女中豪杰陈茂英,中国著名作曲家胡登跳,民国时期的老报人胡为盛,民国政府重要人物郭履洲……单单一个清潭村,就出了23位进士。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人物,古有倾毕生精力广注《资治通鉴》的胡三省,近代有率众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的王锡桐。

  胡三省,宋元之际人士,最为人称颂的便是他为《资治通鉴》三度作注。胡三省先后两次因战乱遗失书稿,但他不畏困难,三度作注,耗尽毕生精力终于注出完整书稿。元至元二十二年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资治通鉴》原文300万字左右,而胡三省的注释就有500万字。为纪念胡三省,深甽将老屋村、大庄村、岩头里村、中湖村这4个村合并后更名为三省村,并在胡三省故居旁修建陵墓。三省村还与县文联合作修建胡三省纪念堂,弘扬胡三省的治学精神。

  王锡桐,深甽镇大里村人,长期执教乡里,为人师表。虽为一介儒生,却正直豪迈,胆略独具。平生尚喜交游,义肝侠胆,洒脱超逸,秉性耿烈,嫉恶如仇,尝自编《缑城正气集》,以方孝孺气节自勉。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当时天主教在东南沿海一带传播,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王锡桐发起反洋教斗争,沿途民众云集,队伍扩至近万人,打击了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至今,村里人还对王锡桐充满崇敬之情,皆以自己的方式祭奠王锡桐。

  深甽不但养育了许多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后裔到此处居住,有“深甽咽喉”之称的沙地村便是王羲之后裔居住之地,有200多位王氏后人住在这里。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深甽镇党委、政府把“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民俗文化潜质”列为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他们认真贯彻“文化强县”战略,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来抓,深甽的文化建设进步明显:以文化“一村一品”工程为依托,该镇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以村落文化示范点为载体,相继完成柘坑戴等8个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和5个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成功组织“钱江文化直通车”走进深甽、省曲艺家协会“真情在深甽”、“六一”文艺汇演、

  深甽村“十月半”庙会暨民俗文化节和马岙村“闹元宵、庆三八”等重大文化活动。如今,柘坑戴村和清潭村等村级图书室藏书3000余册,并常年对外开放,马岙村的影剧院定期组织文艺演出,深甽天明书画社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周末好去处……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文化向心力,并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保证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健康有序开展,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展了村民的休闲活动空间。

  近5年来,深甽镇文化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先后举办了舞蹈、戏曲、声乐、书画、民间艺术、非遗普查等培训班数十期,参训人数千余人次,实现了“村村建有文艺队伍”的团队建设目标。深甽镇22个行政村现有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銮驾队、舞龙队、舞蹈队、铜管乐队、书画创作社等30余支业余团队。其中,俞钱宽的多件根雕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奖并展出;歌手戴飞凤多次在宁海县农村文艺大会演出荣获一等奖;马岙村銮驾表演队自2005年至2010年曾连续6年参加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主会场表演与民间文艺大巡游,2009年9月底该队又出席浙江省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大巡游活动;深甽村十八节长龙队历史悠久,名扬县内外,曾多次应邀赴宁波各地表演;长洋村舞蹈队曾于2007年、2008年分别获得宁海县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舞比赛金奖和宁海县“庆三八、迎奥运、展风采”广场舞蹈大赛金奖,2009年9月底由该村舞蹈队与深甽村舞蹈队联合编排的歌伴舞《唱响新农村》,代表宁波市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地欢歌”第二届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取得了良好成绩。2009年,深甽镇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种文化先进镇”,长洋村被授予“浙江省种文化先进村”的光荣称号。

  深甽村历史悠久,1300多年前这里就建有隔水庵(集善庵),供奉着真君大帝,庙会应运而兴,参与人员除了来自本县各地外,邻近的奉化、天台、新昌、三门,乃至上海等地都有。民间剧团、艺人也纷纷前来助兴,舞龙、舞狮、踩高跷、抬阁、鼓亭,吸引更多人参加,相沿成习,就形成了深甽庙会。世易时移,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不断彰显,如今传统庙会已演变成了民间的小商品交易会。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来自各地的客商云集深甽,摆摊设点经营,推销各种小商品,商品种类在千种以上,并以价廉物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这便是名闻遐迩的深甽“十月半”庙会。

  随着时代变迁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此类小商品交易会亦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规划。为使“十月半”庙会发展得更好,深甽镇政府参与策划,为“十月半”赋予了新的生命。在传统的“十月半”庙会基础上,当地政府于2007年起创办“十月半”民俗文化节,使其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一大载体。“我们要设法使‘十月半’转型成为全县人民的节日,而不仅仅是来买买东西。”镇党委书记裘为民表示。

  经过改造提升,“十月半”庙会演变成了“十月半民俗文化节”,并已成功举办了3届,形成了较大规模和影响力。沿街商铺达800多家,到场购物的群众摩肩接踵,人数达数万人。“十月半”民俗文化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商贸展览、传统庙会、戏曲演出、书画根雕展览、文艺界人士采风、庙会文化研讨会等项目,又有群众参与互动的广场舞比赛、拔河比赛和门球比赛等文化体育竞赛,为深甽带来了一道道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大餐”。

  “驴走深甽”是“十月半”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每周举行一次,持续近3个月,吸引了各地驴友近4000人次前来体验。“这两天我一直跟师傅学习怎么做麦虾汤,就是想在这次驴走途中好好露一手。”网友溶解界刚在网上宣布,便引来一帮群友“叫板”:“那我一定得带烤洋芋”,“我提供餐后水果”……“驴走深甽”既活跃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也为地方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文化产业:打通经络

  深甽镇22个行政村,各有各的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怎么才能让它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深甽镇党委、政府谋划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

  去年以来,深甽镇围绕本地独有的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富有深甽特色的旅游文化。“第一尖”滑雪场、浙东大峡谷漂流、大庄山谷旅游项目、王羲之民俗文化村、深甽旅游特色一条街、大众温泉项目、古镇古村开发……这一系列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将使深甽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奉化大堰、宁海深甽和新昌交界处的“第一尖”又名镇亭山,主峰海拔945米。为开发山地资源,深甽镇引进资金7000多万元,在位于大洋村的野猪坑自然村山脊上修建三条滑雪道,从海拔400米至945米,根据坡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道,适应不同层次的滑雪爱好者。而到了夏天,这里又是风景宜人的滑草道。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这里将提供集滑雪、滑草、游览、观光、度假、休闲及健身、避暑于一体的不同项目,形成一个大型主题游乐园。

  在马岙村和龙宫村之间的水道上,镇政府正在兴建4公里长的“浙东大峡谷漂流”项目,预计到2012年完成。在漂流的终点,龙宫村的古村风貌将吸引远道而来的游客。为了打造龙宫村,深甽打算投入20万元做好旅游规划,以古村为依托新建旅游农居,更好地展示龙宫村的汉代古道、书院等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

  作为宁海最大的外资单体投资项目——宁海温泉大庄山谷项目已于2011年10月成功签约。该项目位于宁海县深甽镇三省村,占地约6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美元,注册资金9900万美元,目前土地征用已完成,正处在规划设计阶段。该项目计划打通山体,引泉入村,建成星级酒店和休闲、疗养相结合的长期经营性项目,包括温泉度假疗养酒店、温泉养生中心、保健中心、企业疗养会所及配套餐饮休闲设施。南溪温泉是宁海县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该县加快打造西部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块,宁海计划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一个大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

  王羲之后裔民俗文化村是深甽另一个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该项目位于沙地村,投资6000万元,将建设书圣殿、笑山美术馆、沿山碑林、永字亭、江边茶馆等建筑主体,相关土地已经完成报批等手续。沙地村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厚,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打造民俗文化村的良好资源优势。投资方表示,要充分运用现有空间,着力把农家院落改造成画家工作室及农产品加工坊,以吸引知名艺术家前来进行艺术创作、展览、经营和游客购物等活动。以建设旅游特色小城镇为契机,力求把沙地村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村落,使之成为一个文化创意不断涌现的综合体。

  除了各村之外,深甽还在努力打造镇区的“旅游特色一条街”,投资3000万元,以凫溪(深甽段)自然水系为依托,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发沿河商业走廊,将构建水、城、文、乡、商、游于一体的旅游特色一条街。在这里,将兴起一个包括酒吧、夜宵点、青年旅社和经济型酒店在内的文化街区,供游客们休闲娱乐消遣。“在深甽镇的镇区旅游详细规划中,小到垃圾桶的样式都包括在内了。”深甽镇有关人士介绍。

  大众温泉项目是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温泉洗浴场所。深甽准备将大众温泉项目的价格定位在百元以内,以吸引更多旅游爱好者来到深甽。该项目占地150亩,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至6000万元。

  在深甽境内,有一条18公里的环形防火带在山间蜿蜒前行。随着登山健身热潮在宁海的兴起,宁海县“大森林、大景区”战略的推进,这里成为驴友们经常光顾之地,也成为当地政府谋划中的登山步道。深甽镇打算在18公里的山道上兴建6个不同出口,供不同层次的驴友前来体验,登山活动结束后,他们又能在山下找到古村、温泉等特色项目。随着串联深甽镇22个行政村的200公里登山步道的落成,深甽旅游文化体育休闲经济的“血脉”和“经络”将被打通,深甽将成为宁海县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经济区块之一。

  据深甽镇镇长王日辉介绍,深甽要在创建文化特色村、整体保护各类文化生态资源的同时,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做好开发利用文章,努力打造具有深甽特色的文化品牌。要依托南溪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和集“峻、险、秀”于一身的龙宫峡,设计各类旅游文化活动,使之成为融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探险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品牌;依托銮驾、十八节龙、古戏台等民间文化资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间文化品牌;依托胡三省、王锡桐故里,清潭历史文化名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为今用,重点保护整修和开发利用一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名人故居等,带动全镇各村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打造,努力将深甽建设成为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

  林 海 周武军 陈云松 王竹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