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岭古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诗句咏颂大林寺的桃花。
目前虽不是人间四月天,看不见桃花林里百株桃花齐绽放、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但冬季游走于宁波的桃花岭古道,仍可以领略另一番悠然美景,还能通过古道背后的故事,感受别样的人文魅力。
驴友发现古道新生
陈伟东,镇海区骆驼街道的一名登山爱好者,对宁波的古道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对桃花岭古道。他曾多次拜访古道旧址村边的老人,了解古道的走向及现状。根据老人们的描述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去年年初,陈伟东从镇海区九龙湖出发,踏上了这条沉寂多年的古道。
由于古道荒废多年,陈伟东的“古道寻访之旅”颇为艰辛。一路上,杂草丛生,灌木挡道,每走一段路,都要披荆斩棘一番。但过了幸福亭遗址后,他意外发现,一条平坦清晰的古道出现了。
带着惊喜的心情,陈伟东继续前行,居然发现了一片“世外桃源”:这是一条新修整的古道,古道两旁还整齐地栽种了桃树。根据桃树树干的粗细和泥土翻整的颜色,陈伟东判断这些桃树是刚刚栽下的。
为圆梦重修古道
寻访回来后,陈伟东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其他驴友和媒体朋友,在友人们的多方打探下,才得知修路栽树出自江北区金沙村的四位村民之手。
带头重修古道的村民叫袁松才,是江北区金沙村的村民。袁师傅重修古道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圆梦,圆童年记忆中“十里桃花竞开放”的梦。
闲暇时,经常漫步在古道的袁师傅,看着往日繁盛的古道渐渐湮没于荆棘乱草中,不免遗憾。
2009年初,袁师傅决定上山重修古道。每天,他背着铁锹,往返于山间小路,砍灌木、筑护坡堤、背石头、铺路面,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而这一修就修了600多米。
同村的麻松涛、沈国松、叶国民,也被袁师傅的行为所感动,先后加入了修建古道的队伍。
他们从幸福亭修到金家岙,又从金家岙修到秦山村,粗略一算,四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修了3000多米。有时遇上自己干不了的活,还要出钱请泥工帮忙,再加上买桃树苗的钱,这两年,袁师傅已经掏了近2万元。
“我很感谢妻子,如果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估计自己也撑不了这么久。”袁师傅说,等到桃花盛开,一定带妻子来看,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梦。
古道焕发勃勃生机
想圆“十里桃花竞开放”的梦,并不容易,单是重建古道边已经倒塌的幸福亭,就需花费五六万元,对此,袁师傅和几个老伙伴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时,许多富有爱心的市民纷纷伸出援手。
去年3月,老人们义务修缮古道的事迹见诸报端后,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关注。一时间,前往九龙湖一探古道风采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与日俱增。
一些热心驴友开始自发组织募捐,支持老人们修复剩余古道和重建幸福亭。热心市民还将老人们的事迹做成展板放到岭巅,扩大义务修缮古道的影响力,让更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加入爱心行列。
被湮没于荆棘乱草中的古道,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自然景观,被评为“宁波十大文化古道”。
如今,来桃花岭古道的游客越来越多。袁师傅说,一到周末,只要天气晴朗,就会有100多人组团来看他修的古道。现在,他经常会到古道上除草、捡垃圾、搬石块……他说,他要继续打理古道,直到十里桃花岭上开满美丽的桃花。
宁波晚报记者吴震宁郑怡
通讯员吴红波顾筠/文徐佳伟/摄
地理名片
在镇海、江北、慈溪三地交界处,有一条200多年历史的桃花岭古道,伴着粼粼湖水,蜿蜒于九龙山脉。桃花盛开时节,沿路十里开遍桃花。十里桃花岭,又分大桃花岭和小桃花岭。大桃花岭从今横溪村起至慈溪市方家河头。小桃花岭从现在的横溪村往西蜿蜒至秦山村,风景胜过大桃花岭。
在交通运输十分不便的年代,就是这条崎岖的山路,连通镇海、慈溪,承载着当地村民外出经商求学的希望。后来,由于修建了新的交通线,这条曾经连接镇海、余慈的繁忙古道,渐渐湮没于荒野蔓草间。
江北金沙村的四位村民出于对童年记忆中古道美景的怀念,他们挥起铁锹,在小桃花岭沿途栽上桃树,重整湮没于荒野蔓草间的古道,想让“十里桃花妖娆开”的盛景再现于世人面前。
2011年,古道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自然景观,被评为“宁波十大文化古道”。
同年4月,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专门就古道修缮事宜进行了规划。如今,从九龙湖百果园出发,沿龙王堂古道,途经林场管房、茶山及老人义务修缮的古道,到达镇海、江北、慈溪交界处——三界亭,再经过十里桃花岭和横溪水库,返回横溪村,全程约13公里,走完需3小时。整条线路正式定名为“龙王堂登山游步道”。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