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创新,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10 10:26:38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郑氏十七房景区的“村姑秀”。(胡建华 摄)

《建党伟业》全国农村首映式在宁波启动。

  文化发展目标:文化改革创新力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创新体制基本形成,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形成以宁波论坛、宁波社科讲坛、天一讲堂、微型党课四大理论宣传品牌;成功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1000余项;在全市设立110多位新闻发言人,及时向社会披露信息;设立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件文艺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7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略微一算会发现,“十一五”时期,宁波文化创新亮点不少,其中有些还在全省、全国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的确,这五年来,宁波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推进,创意文化项目逐一化茧成蝶,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一批重大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与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显然还在后面拐角处踱步。

  因此,《决定》提出,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活动力。

  关键词:吸收

  要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的确,没有文化创新的城市,就是最缺少活力的城市,缺少了文化创新力,文化发展就失去了源动力。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文化创新的前提在于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龚缨晏认为,要推进文化创新,必须首先进行思想的解放和创新。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际歌中也有冲破思想的牢笼一说。世界上文化出成果的时期都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是冲破了教会和封建思想的牢笼,最终产生大量优秀的文化成果;我国的五四运动同样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才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同样是因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的缘故。

  龚缨晏说,文化创新与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不同,文化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新。文化创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吸收,取其精华;二是从外来文化中吸取养分,成长自我。

  对传统本土文化的批判吸收方面,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批判吸收其精华部分,既不一味地歌颂,也不能全盘否定。我本身就是做历史文化研究的,我们宁波本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非常丰富,种类繁多,既有哲学、文学,也有科技的,而且这些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宁波文化中有不少对中国和全世界产生过影响的,比如以王阳明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我们绝对不能把历史文化当成包袱,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吸取营养。

  宁波是一座海港城市,作为中国第一批通商城市之一,最早吸收了外来文化。宁波文化是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本土文化。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更不能对立。外来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我们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进行文化创新。”龚缨晏认为,只有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批判地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才能真正推进文化创新,进而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活力

  要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

  打造文化创新力,有赖于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决定》对“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了部署。

  对于文化企业特别是创意型企业来说,资金缺乏是一只“拦路虎”。由于无形资金比重大且评估值难以确定,创意型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面临较大的担保难题。资金问题导致一些成立不久的文化创意企业举步维艰。

  可喜的是,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我市将逐渐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要素的作用,激发民间资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迅速。自2008年9月,我市第一家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成立后,民办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已有民办博物馆28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博物馆之乡”鄞州区民办博物馆16座,占了宁波全市民办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位于江东区的和丰创意广场,是宁波许多创意文化产业的“摇篮”,也是宁波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平台。去年8月份,在和丰创意广场还没有正式开园之前,宁波元鼎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进驻广场并开业,专业制作发行电视剧、动漫产品。

  “我从事影视文化创意产业10余年,积累了很多专业经验,我们的团队来到宁波,希望能给这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活力。”公司总经理李春晓这样介绍选择宁波的原因:“政府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很多优厚的扶持政策,这让我心动,另外一个选择宁波的原因是这里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业产业集聚区的“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去年10月20日,这个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开园,目前已有61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入驻。预计到2013年,园区入驻企业将超过100家;2015年,全部入驻企业年设计产值将超过20亿元。

  只有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才能激发文化创新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强大动力,推动文化发展。

  短短几年间,宁波文化产业从单一的影视、文具业、工艺美术等,发展到形成现代传媒、演艺、会展、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一批现代文化产业群。以动漫产业为龙头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全市已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22个,动漫年产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十二五”时期,宁波将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推进党报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广电网络整合发展,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动力。

  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注重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鼓励支持与友好城市、艺术机构、市外媒体的合作交流活动,推动宁波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宁波城市的对外影响力。

  关键词:融合

  加快文化与科技及相关领域的融合

  宁波文化创新能力如何,可以从文化产业的强弱上看出一斑。

  《宁波发展蓝皮书》(2011年)分析认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借鉴经济领域的经验和先进城市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近几年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化原创能力不足。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价值链最高端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十分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最具优势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多数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意特征不突出。

  二是产业链尚未形成。目前很多文化创意企业原创产品和关联产品、衍生产品未能形成整体、高效的互动发展。如作为全国十大影视城之一的象山影视城,其功能定位仅为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而影视投资、制作、经纪等影视产业和房地产、商务、旅游业互动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三是中小创意型企业融资难。据统计,大多数创意型企业是由个人或小组以私人资本投资设立的中小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超过70%,超过1000人的企业仅占总数的8.33%,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创意型企业无形资金比重大且评估值难以确定,申请银行贷款时面临较大的担保难题。

  四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不明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网络化联系缺乏,设计聚集区规模较小,企业的联系和配套管理不够,设计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体系没有形成,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中介公司等支撑机构间相互合作交流少,无法利用信息共享、咨询策划等方面的资源。

  因此,打造文化创新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宁波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内在动力,成为建设文化强市的任务之一。

  龚缨晏建议,文化创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不断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营养,而且,不能将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截然分离。

  根据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要求,未来几年,宁波将以创新文化品牌、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传统产业的文化含量,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文化和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比如在发展优势产业方面,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产业链拓展等手段,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现代传媒业;在壮大出版发行业方面,利用高新数字技术,推动印刷产业不断升级,实现传统印刷业向“高、新、特、精、专”的转变,打造现代印刷之都。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培育新的文化业态。鼓励发展以各类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物流、建筑、包装等产业的对接,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扶持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对演艺与旅游资源整合,在知名旅游景区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演艺精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提升品位,拓宽市场。

  本报记者 黎欣刚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创新,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10 10:26:38

郑氏十七房景区的“村姑秀”。(胡建华 摄)

《建党伟业》全国农村首映式在宁波启动。

  文化发展目标:文化改革创新力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创新体制基本形成,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形成以宁波论坛、宁波社科讲坛、天一讲堂、微型党课四大理论宣传品牌;成功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1000余项;在全市设立110多位新闻发言人,及时向社会披露信息;设立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9件文艺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7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略微一算会发现,“十一五”时期,宁波文化创新亮点不少,其中有些还在全省、全国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的确,这五年来,宁波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推进,创意文化项目逐一化茧成蝶,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一批重大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与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显然还在后面拐角处踱步。

  因此,《决定》提出,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活动力。

  关键词:吸收

  要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的确,没有文化创新的城市,就是最缺少活力的城市,缺少了文化创新力,文化发展就失去了源动力。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文化创新的前提在于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龚缨晏认为,要推进文化创新,必须首先进行思想的解放和创新。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际歌中也有冲破思想的牢笼一说。世界上文化出成果的时期都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是冲破了教会和封建思想的牢笼,最终产生大量优秀的文化成果;我国的五四运动同样解放了民众的思想,才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同样是因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的缘故。

  龚缨晏说,文化创新与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不同,文化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新。文化创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吸收,取其精华;二是从外来文化中吸取养分,成长自我。

  对传统本土文化的批判吸收方面,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批判吸收其精华部分,既不一味地歌颂,也不能全盘否定。我本身就是做历史文化研究的,我们宁波本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非常丰富,种类繁多,既有哲学、文学,也有科技的,而且这些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宁波文化中有不少对中国和全世界产生过影响的,比如以王阳明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我们绝对不能把历史文化当成包袱,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吸取营养。

  宁波是一座海港城市,作为中国第一批通商城市之一,最早吸收了外来文化。宁波文化是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本土文化。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更不能对立。外来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我们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进行文化创新。”龚缨晏认为,只有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批判地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才能真正推进文化创新,进而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关键词:活力

  要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

  打造文化创新力,有赖于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决定》对“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了部署。

  对于文化企业特别是创意型企业来说,资金缺乏是一只“拦路虎”。由于无形资金比重大且评估值难以确定,创意型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面临较大的担保难题。资金问题导致一些成立不久的文化创意企业举步维艰。

  可喜的是,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我市将逐渐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要素的作用,激发民间资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迅速。自2008年9月,我市第一家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成立后,民办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已有民办博物馆28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博物馆之乡”鄞州区民办博物馆16座,占了宁波全市民办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位于江东区的和丰创意广场,是宁波许多创意文化产业的“摇篮”,也是宁波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平台。去年8月份,在和丰创意广场还没有正式开园之前,宁波元鼎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进驻广场并开业,专业制作发行电视剧、动漫产品。

  “我从事影视文化创意产业10余年,积累了很多专业经验,我们的团队来到宁波,希望能给这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创意和活力。”公司总经理李春晓这样介绍选择宁波的原因:“政府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很多优厚的扶持政策,这让我心动,另外一个选择宁波的原因是这里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业产业集聚区的“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去年10月20日,这个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开园,目前已有61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入驻。预计到2013年,园区入驻企业将超过100家;2015年,全部入驻企业年设计产值将超过20亿元。

  只有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才能激发文化创新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强大动力,推动文化发展。

  短短几年间,宁波文化产业从单一的影视、文具业、工艺美术等,发展到形成现代传媒、演艺、会展、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一批现代文化产业群。以动漫产业为龙头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全市已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22个,动漫年产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十二五”时期,宁波将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推进党报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广电网络整合发展,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动力。

  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创新文化交流机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注重同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鼓励支持与友好城市、艺术机构、市外媒体的合作交流活动,推动宁波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宁波城市的对外影响力。

  关键词:融合

  加快文化与科技及相关领域的融合

  宁波文化创新能力如何,可以从文化产业的强弱上看出一斑。

  《宁波发展蓝皮书》(2011年)分析认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借鉴经济领域的经验和先进城市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近几年宁波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化原创能力不足。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价值链最高端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十分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最具优势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多数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意特征不突出。

  二是产业链尚未形成。目前很多文化创意企业原创产品和关联产品、衍生产品未能形成整体、高效的互动发展。如作为全国十大影视城之一的象山影视城,其功能定位仅为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而影视投资、制作、经纪等影视产业和房地产、商务、旅游业互动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三是中小创意型企业融资难。据统计,大多数创意型企业是由个人或小组以私人资本投资设立的中小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企业超过70%,超过1000人的企业仅占总数的8.33%,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创意型企业无形资金比重大且评估值难以确定,申请银行贷款时面临较大的担保难题。

  四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不明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网络化联系缺乏,设计聚集区规模较小,企业的联系和配套管理不够,设计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体系没有形成,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中介公司等支撑机构间相互合作交流少,无法利用信息共享、咨询策划等方面的资源。

  因此,打造文化创新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宁波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内在动力,成为建设文化强市的任务之一。

  龚缨晏建议,文化创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不断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营养,而且,不能将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截然分离。

  根据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要求,未来几年,宁波将以创新文化品牌、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传统产业的文化含量,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文化和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比如在发展优势产业方面,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产业链拓展等手段,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现代传媒业;在壮大出版发行业方面,利用高新数字技术,推动印刷产业不断升级,实现传统印刷业向“高、新、特、精、专”的转变,打造现代印刷之都。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培育新的文化业态。鼓励发展以各类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物流、建筑、包装等产业的对接,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扶持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对演艺与旅游资源整合,在知名旅游景区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演艺精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提升品位,拓宽市场。

  本报记者 黎欣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