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合力帮扶打好攻坚战
——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调查报告之五(结束篇)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15 07:15:37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位于横山水库上游的奉化大堰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冬日的一天,董家岙村的农民们坐在一起盘点一年的收成,李秀善的笑声最为爽朗。他栽种的10多亩白茶,去年毛收入近20万元,成为全村收入最高的。

  董家岙村户户种白茶,农户收入一般有10万元,少的也两三万元。村支书李孟君说,这得益于几年前启动的“白茶帮扶项目”。

  奉化的贫困村大多集中在山区。前几年,山区老茶园出产的绿茶价格很低,除去人工采摘成本,所剩不多。山里人坐拥青山绿水,日子却过得很清苦。

  奉化市老区办同志了解到种白茶的效益比较好,就在2003年率先扶持董家岙村,种下了30亩白茶,作为试验和示范基地。三年后,首批白茶采摘,价格很不错。奉化市老区办以免费向农民提供茶叶苗的方式进行推广,董家岙、田墩等大堰镇的六七个村的低收入农户基本上种上了白茶,共计1000亩,其中有300亩已进入采摘期。“去年白茶的鲜叶就卖到100元一斤,平均每亩收入8000元左右。”大堰镇农办主任许建芳说。

  “村民有了钱,但村集体仍然很穷,年收入只有3万元。”董家岙村支书李孟君忧心如焚地说,今后村集体打算创收,还有90亩老茶园想要改造,总投入需要60万至70万元,但缺乏前期启动资金。

  据了解,奉化市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有50多个。这些村每年依靠老区办给予扶持,艰难度日。

  利用山区生态,发展特色种植、农家乐旅游,是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好路子。大堰镇西畈村通过引进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有机栽培“云雾高山米”。如今这种大米卖到35元一斤。去年该村农民共种了1300亩水稻,收入随之大增。

  一季水稻之外,还可再种一季油菜。每当春天油菜花盛开时,大堰山坡上层层金黄,蜂飞蝶舞,引得摄影爱好者、野外露营者和城市居民纷至沓来,镇上开的10多家农家餐馆甚至订不到餐位。

  “这样的项目帮扶,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找到好项目不容易,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奉化市老区办主任王祥辉说,部门结对帮扶是宁波市扶贫工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几年前,宁波市财政局、市纪委、市总工会、市气象局、报业集团等16家单位结对帮扶大堰镇的19个欠发达村。奉化市级也有25家单位结对帮扶大堰镇。三年多来,在道路建设、自来水改造、环境整治等方面,各结对单位纷纷出资出力,大大改变了山区的面貌。

  宁海山洋村位于白溪水库上游,山高路远,离岔路镇还有17公里。

  听说记者要来,村支书王式财特地将在镇上打工的村干部都叫回村里。

  村干部介绍说,全村共460户人家,1180人,有山林1.2万亩,但可种土地只有360亩。由于这里是白溪水库上游,山林纳入生态公益林,山上的树木一律不能砍。生态公益林补助费共10万元,但以一个人5亩计算,一年也只有120元钱。村集体收入主要靠每年从浙东大峡谷旅游景区的门票中分成,去年有10万元。

  生态林不能搞开发,又缺少可耕种土地。所以,外出打工成为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了解,一个劳动力一年打工收入最高3万元,少的只有1万元。

  村集体经济薄弱,搞建设就得负债。去年,该村对溪坑进行砌石、硬化道路、绿化环境,并为危房户建起8间安居房。“全村投入160万元,欠债约110万元。”村支书王式财说,目前,村里还需再建一条机耕路,因为山上有1000多亩竹林,毛竹和竹笋背不出来。村民们盼望上级扶持和结对单位的支持。

  鄞州区章水镇拥有周公宅、皎口两座大型水库,但全镇20个村,有19个村经济薄弱,大多数村集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

  “村集体一年收入只有毛竹山、小竹山承包费9000元。因前几年修机耕路处理村民土地、作物赔偿等,还欠下了80多万元债务。”村党支部书记徐明国大倒苦水:村里电工、清洁工及村干部工资等共需支出17万元。眼下,还有一条机耕路要修,但这笔资金还没有着落。村民们说,山林虽在,但不能砍树,我们是“失林”农民,希望给予“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或者,给予下山移民政策,搬到山下去发展。

  宁波日报记者 朱军备

  【点 睛】

  水库上游的村庄,为保护水源,发展受到了限制,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帮扶。

  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暨对口协作帮扶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强镇对口协作帮扶欠发达村的要求,合力助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先富帮后富,盼望有关强镇把它当成是一项政治任务,合力攻坚,切实改变欠发达地区的面貌,完成光荣的历史使命,造福一方百姓。

  (奉化市老区办主任 王祥辉)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合力帮扶打好攻坚战

——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调查报告之五(结束篇)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1-15 07:15:37

  位于横山水库上游的奉化大堰镇,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冬日的一天,董家岙村的农民们坐在一起盘点一年的收成,李秀善的笑声最为爽朗。他栽种的10多亩白茶,去年毛收入近20万元,成为全村收入最高的。

  董家岙村户户种白茶,农户收入一般有10万元,少的也两三万元。村支书李孟君说,这得益于几年前启动的“白茶帮扶项目”。

  奉化的贫困村大多集中在山区。前几年,山区老茶园出产的绿茶价格很低,除去人工采摘成本,所剩不多。山里人坐拥青山绿水,日子却过得很清苦。

  奉化市老区办同志了解到种白茶的效益比较好,就在2003年率先扶持董家岙村,种下了30亩白茶,作为试验和示范基地。三年后,首批白茶采摘,价格很不错。奉化市老区办以免费向农民提供茶叶苗的方式进行推广,董家岙、田墩等大堰镇的六七个村的低收入农户基本上种上了白茶,共计1000亩,其中有300亩已进入采摘期。“去年白茶的鲜叶就卖到100元一斤,平均每亩收入8000元左右。”大堰镇农办主任许建芳说。

  “村民有了钱,但村集体仍然很穷,年收入只有3万元。”董家岙村支书李孟君忧心如焚地说,今后村集体打算创收,还有90亩老茶园想要改造,总投入需要60万至70万元,但缺乏前期启动资金。

  据了解,奉化市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有50多个。这些村每年依靠老区办给予扶持,艰难度日。

  利用山区生态,发展特色种植、农家乐旅游,是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好路子。大堰镇西畈村通过引进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有机栽培“云雾高山米”。如今这种大米卖到35元一斤。去年该村农民共种了1300亩水稻,收入随之大增。

  一季水稻之外,还可再种一季油菜。每当春天油菜花盛开时,大堰山坡上层层金黄,蜂飞蝶舞,引得摄影爱好者、野外露营者和城市居民纷至沓来,镇上开的10多家农家餐馆甚至订不到餐位。

  “这样的项目帮扶,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找到好项目不容易,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奉化市老区办主任王祥辉说,部门结对帮扶是宁波市扶贫工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几年前,宁波市财政局、市纪委、市总工会、市气象局、报业集团等16家单位结对帮扶大堰镇的19个欠发达村。奉化市级也有25家单位结对帮扶大堰镇。三年多来,在道路建设、自来水改造、环境整治等方面,各结对单位纷纷出资出力,大大改变了山区的面貌。

  宁海山洋村位于白溪水库上游,山高路远,离岔路镇还有17公里。

  听说记者要来,村支书王式财特地将在镇上打工的村干部都叫回村里。

  村干部介绍说,全村共460户人家,1180人,有山林1.2万亩,但可种土地只有360亩。由于这里是白溪水库上游,山林纳入生态公益林,山上的树木一律不能砍。生态公益林补助费共10万元,但以一个人5亩计算,一年也只有120元钱。村集体收入主要靠每年从浙东大峡谷旅游景区的门票中分成,去年有10万元。

  生态林不能搞开发,又缺少可耕种土地。所以,外出打工成为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了解,一个劳动力一年打工收入最高3万元,少的只有1万元。

  村集体经济薄弱,搞建设就得负债。去年,该村对溪坑进行砌石、硬化道路、绿化环境,并为危房户建起8间安居房。“全村投入160万元,欠债约110万元。”村支书王式财说,目前,村里还需再建一条机耕路,因为山上有1000多亩竹林,毛竹和竹笋背不出来。村民们盼望上级扶持和结对单位的支持。

  鄞州区章水镇拥有周公宅、皎口两座大型水库,但全镇20个村,有19个村经济薄弱,大多数村集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

  “村集体一年收入只有毛竹山、小竹山承包费9000元。因前几年修机耕路处理村民土地、作物赔偿等,还欠下了80多万元债务。”村党支部书记徐明国大倒苦水:村里电工、清洁工及村干部工资等共需支出17万元。眼下,还有一条机耕路要修,但这笔资金还没有着落。村民们说,山林虽在,但不能砍树,我们是“失林”农民,希望给予“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或者,给予下山移民政策,搬到山下去发展。

  宁波日报记者 朱军备

  【点 睛】

  水库上游的村庄,为保护水源,发展受到了限制,需要政策上的扶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帮扶。

  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暨对口协作帮扶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强镇对口协作帮扶欠发达村的要求,合力助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先富帮后富,盼望有关强镇把它当成是一项政治任务,合力攻坚,切实改变欠发达地区的面貌,完成光荣的历史使命,造福一方百姓。

  (奉化市老区办主任 王祥辉)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