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词也成为本次省“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在他们的口中,“文化繁荣”不再是许多市民印象中抽象的阳春白雪,也不是直接和利益挂钩的产业数据,而是变得很生动也很具体,已和寻常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
东南商报特派记者 樊卓婧
中学校长吴国平>>>
图书:营造全民阅读的城市氛围
“说起来让人惭愧,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说到文化,来自宁波的省人大代表、镇海中学校长就想到了阅读。他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一个阅读城市,营造一个书香社会。同时,但阅读不能单是守望传统方式,还得拥抱新型方式。
“新型方式”有哪些?吴国平举了个自己学校的例子。在他们镇海中学,每一层教学楼都设置了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有和学习无关的“闲书”,鼓励学生随手拿了去看。书架旁边会有温馨提示,提醒学生看完后别忘了把书归还,但不用登记,也没有限定借阅时间,所以借阅可以称为“拿阅”。学生们倒也自觉,一学期下来,图书基本没有损失。
吴国平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说了好多年,现在许多社区、农村、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图书室阅览室,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基层图书馆往往存在读者少,图书流动率不高的问题。当然,学校有学校的特点,这样“拿阅”的模式不一定适合社区或企业,但这些单位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让全民阅读成为一个单位甚至一座城市的常态。
艺术总监王锦文>>>
电视:借鉴“探索”开设“非遗”栏目
前一阵,广电“限娱令”颇受争议,与吴国平同在一个小组的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演艺集团党委书记兼艺术总监王锦文说,为什么婚恋娱乐类节目会充斥银屏,不是观众品味太低,而是其他文艺类节目太少。
什么素材的电视栏目既不媚俗,又能迎合观众口味?王锦文建议了一个看起来很冷门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别以为知识性强就没人看,只要做深做透、把背后故事挖出来,就一定有收视率。像央视科教频道的探索发现栏目,就很受观众欢迎。而一些地方台,一些展示地方风土人情的节目,也很有观众缘。”王锦文说,“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多,举个例子,像宁波的骨木镶嵌,这么多年历史,留下许多故事,如果能做出深入报道的节目,肯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关于非遗,我们保护得多,传承得少。如果只保护不传承,留下来的也只是个没有生命的空架子,可是如果要传承,事先得让大家知道吧?”王锦文说,对于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观众的电视是个理想媒体,开设一档专业介绍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栏目,精心制作,不仅能提升电视台的档次,还能得到更多观众的支持。
作家禇佩荣>>>
期刊:扶持纯文学性期刊
来自宁波的省政协委员、《文学港》杂志主编、市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禇佩荣这次提了个很“文艺”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扶持纯文学期刊。
会议期间,她专程抽空去看望了《江南》杂志社的一名老朋友,两人相见,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褚佩荣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纯文学期刊类市场非常繁荣,但现在,全省只剩下4家公开发行的纯文学刊物,一家是省刊《江南》,另外三家是地市级刊物杭州的《西湖》、宁波的《文学港》和绍兴的《野草》。
褚佩荣认为,如果文学刊物丢掉文学的纯粹性去迎合市场,其中就会产生文学导向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将丢掉一大批文学青年及文学起步者,直接导致文学事业后继乏人。因此,她希望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政府能对纯文学性期刊加大扶持力度。“毕竟,每座城市都还有许多‘文艺青年’,他们是需要纯文学刊物的。”褚佩荣说。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