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主要古道、街巷、城域的来历和特色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1-29 08:01:15报料热线:81850000

  坊市街巷:由行政区(子城)、居民区(坊)、商业区(市)发展为路、街、巷

  从现存文献中可见,宁波实行过“坊市制度”。城市划分为行政区(子城)、居民区(坊)、商业区(市)三部分。居民在坊中生息,贸易在市中进行,官府专设市场官管理市场。宁波最早有明确街巷记载的是南宋《宝庆四明志》,载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厢51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区域也不断向外延伸,城市的“坊市制度”被彻底打破。市场逐步扩展到城市的主要街道,市民们甚至在家里做买卖。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很快就越过城市的围墙蔓延到农村。“草市”是宋代普遍兴起的一种农村民间集市,它使一些大的村落成为周边农村商品集散中心和城乡流通的联络站,渐渐形成一批“镇市”,如江东的甬东市,鄞州的小溪市、横溪市、东吴市、韩岭市、下水市等。

  明清时代,宁波城市基本以建筑的街巷来分布,没有非常明确的行政关系。街即大街,店肆林立,为市民公共场所,是城市的主干道。巷为小巷,是城市的道路支线,分布于居民聚居之地。史书记载,明代城内有大街9条,巷以一城四隅划分,东南隅45巷,东北隅34巷,西南隅54巷,西北隅30巷,城外尚有23巷,较南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清代宁波大街更多,增加到27条,小巷却反而减少13条,这是因为许多巷弄被整合贯通为深巷,形成前后串连、左右畅通的路巷网络。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宁波乡村开始出现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如鄞县的横溪、镇海的城关、奉化的大桥、慈溪的慈城和浒山、象山的丹城、余姚的城关和临山等。尽管这些地方大都还是乡镇的建制,但已经出现中心城镇的雏形。这些地方不但经济发展,而且出现了近代工业、交通业,人口增长速度快。其最重要的表现是市镇街市增多,经济日趋繁荣。明天启年间《慈溪县志》记载,当时的慈溪有9个集市。清中叶,集市发展到26个。到了清末,慈溪有市镇39个。慈溪城关慈城镇(今属江北)在雍正年间有5街31巷,到清末增至7街33巷。光绪二十五年,慈城镇已有大街市、上横街市、下横街市、永明寺市4个集市,物品俱备,交易兴隆。

  民国时期经过全面的规范和整肃,宁波街巷的细节得到完善,城市道路分为路、街、巷三个层次,路是经过开拓后可供车辆行驶的城市主干道;街是在传统大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商业设施的城市次主干道;巷是居民街区的内部通道,为城市交通的支线。民国《鄞县通志》记载498条,每条街、路、巷、弄都有固定命名,并竖立路牌,制定门牌号码。街巷命名基本如今所见。到1990年,宁波老城区共有街、路、巷、弄531条,2006年底,宁波市大市街巷数量增至2600多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主要古道、街巷、城域的来历和特色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1-29 08:01:15

  坊市街巷:由行政区(子城)、居民区(坊)、商业区(市)发展为路、街、巷

  从现存文献中可见,宁波实行过“坊市制度”。城市划分为行政区(子城)、居民区(坊)、商业区(市)三部分。居民在坊中生息,贸易在市中进行,官府专设市场官管理市场。宁波最早有明确街巷记载的是南宋《宝庆四明志》,载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厢51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区域也不断向外延伸,城市的“坊市制度”被彻底打破。市场逐步扩展到城市的主要街道,市民们甚至在家里做买卖。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很快就越过城市的围墙蔓延到农村。“草市”是宋代普遍兴起的一种农村民间集市,它使一些大的村落成为周边农村商品集散中心和城乡流通的联络站,渐渐形成一批“镇市”,如江东的甬东市,鄞州的小溪市、横溪市、东吴市、韩岭市、下水市等。

  明清时代,宁波城市基本以建筑的街巷来分布,没有非常明确的行政关系。街即大街,店肆林立,为市民公共场所,是城市的主干道。巷为小巷,是城市的道路支线,分布于居民聚居之地。史书记载,明代城内有大街9条,巷以一城四隅划分,东南隅45巷,东北隅34巷,西南隅54巷,西北隅30巷,城外尚有23巷,较南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清代宁波大街更多,增加到27条,小巷却反而减少13条,这是因为许多巷弄被整合贯通为深巷,形成前后串连、左右畅通的路巷网络。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宁波乡村开始出现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如鄞县的横溪、镇海的城关、奉化的大桥、慈溪的慈城和浒山、象山的丹城、余姚的城关和临山等。尽管这些地方大都还是乡镇的建制,但已经出现中心城镇的雏形。这些地方不但经济发展,而且出现了近代工业、交通业,人口增长速度快。其最重要的表现是市镇街市增多,经济日趋繁荣。明天启年间《慈溪县志》记载,当时的慈溪有9个集市。清中叶,集市发展到26个。到了清末,慈溪有市镇39个。慈溪城关慈城镇(今属江北)在雍正年间有5街31巷,到清末增至7街33巷。光绪二十五年,慈城镇已有大街市、上横街市、下横街市、永明寺市4个集市,物品俱备,交易兴隆。

  民国时期经过全面的规范和整肃,宁波街巷的细节得到完善,城市道路分为路、街、巷三个层次,路是经过开拓后可供车辆行驶的城市主干道;街是在传统大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商业设施的城市次主干道;巷是居民街区的内部通道,为城市交通的支线。民国《鄞县通志》记载498条,每条街、路、巷、弄都有固定命名,并竖立路牌,制定门牌号码。街巷命名基本如今所见。到1990年,宁波老城区共有街、路、巷、弄531条,2006年底,宁波市大市街巷数量增至2600多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