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潇在为客人服务。
“未来是可以看见的!”
采访地: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
入住酒店时,很多市民已经习惯了由门童为自己打开车门、提箱子、引路,这些高大帅气、笑容阳光的门童大多是年轻的外地小伙,但多数市民不会想到,他们中也有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大学生。
1993年出生的王潇潇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香格里拉已经做了4个多月的门童,并且准备继续做下去。记者以为19岁的他只是初中毕业,没想到他笑着跟记者解释:“我们那儿落后,我4岁就上小学啦,现在读大四,毕业实习。”
王潇潇是安徽人,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去年香格里拉到他们学校招聘,招了7个,最后只有他和1名女生过来,他进了礼宾部。
待遇是不错,而且公司还会提供吃住和服装,还有篮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可以参加。可是大学生为何会甘心做一个门童?王潇潇说得挺实在,父母供他读完大学不容易,他得早早自立,比起很多应届生的收入,他们已经好多了。母亲也是从事服务业的,是超市的导购,他没觉得为人服务有什么不好。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做门童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能学到东西,而且公司有完善的培训和提升机制,他不会一辈子做门童。
工作是辛苦的,王潇潇常常不到6点就起床,赶公司的班车去上早班,如果轮到上晚班,晚上12点以后到宿舍也是常事。日复一日,开车门、提箱子、引路……但他并不觉得是单纯地重复,“至少学到了察言观色的能力”,他说,“比如客人过来,你一开车门,就能判断他是准备入住,还是只是等着接人,然后你要迅速反应过来并为他提供相应的服务。”
除了在实践中学习外,公司还会提供相应的培训,基本上,只要努力,过两年就会升一级甚至走上管理层。他们以前的总经理,就是从他这样的一个小小门童做起来的。
王潇潇说,酒店一线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像他那样年轻的外地人,学历大多在大专或本科,有的更高。可能本地的大学生吃不了这个苦,但是他们可以,因为父辈们也是这样苦过来的。不同的是,有了更多发展空间的他们不介意先苦这几年,因为未来是能够看见的。
记者感言
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遭遇或大或小的招工难时,外来务工者已悄悄完成了自己的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王潇潇那样的年轻人,和父辈相比,他们有了更高的学历和更强的就业能力,和本地的年轻人相比,他们又更加务实,更能吃苦。
对企业来说,要留住这些有能力又能吃苦的年轻人,更人性化的管理、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当然是必须的。此外,把事业留人作为长期的留员计划是一张好牌,给他们足够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许他们一个能看得见的未来。
东南商报记者 樊卓婧 实习生 苏钧天/文 记者 徐文杰 实习生 於英超 许可 苏钧天/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