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随着5艘古沉船去“穿越” 看看宁波的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6-22 08:12:56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

  宋朝:

  出海商船须到明州“签证”

  1979年,宁波东门口交邮大楼建设工地发现了北宋时期海运码头以及一艘外海船。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北宋时期的船舶。该船载重量约为15吨。限于当时的条件,这艘外海船没有被完整保留下来。

  2003年,和义大道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战船街北部、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出土了一艘南宋沉船。古船经过3年多的精心修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现被安置在宁波博物馆。

  宋时,因为北方被外族占领,朝廷鼓励对外贸易,而“明州成为获准与日本、高丽通商贸易的唯一港口”。也因此,“日本、高丽来中国,主要落脚点就在宁波”。

  龚缨晏介绍说,宋朝与高丽的官方关系曾经十分密切。1079年,宋神宗派遣80多人带着大量药物前往高丽,为高丽国王治病。在这些药材中,就有浙江产的“台州乌药”。1083年,高丽国王去世。宋神宗特地下令,要明州政府专门组织当地僧人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道场,进行悼念。

  “当时,高丽几乎年年都遣岁使前来朝贡。朝廷也为此建了个‘高丽使行馆’。”这个高丽使馆遗址就在现在的月湖东岸宝奎巷一带。据史书记载,当时菊花洲畔的高丽使馆除了接待高丽使节之外,商贾、留学生也纷至沓来,一时间,月湖畔处处可闻异国之音,时时可见外域风情。

  龚缨晏告诉记者,宋时,日本商船来宁波,主要带些木材、刀剑、硫磺以及铜等货物。而“木材是宁波人最喜欢的日本货物之一。当时天童寺、阿育王寺都用过日本的木材,而且不止一次”。

  “日本的木材大而结实。”龚缨晏表示,诗人陆游就曾云,最好的棺材是用日本的木头制造的。由此可见日本木材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宋时,宁波城里还能见到不少波斯商人的身影。据宁波地方志记载,北宋时,不少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也到宁波经商、生活,并且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聚居地“波斯巷”,其位置就在现在的“旗杆巷”。

  据龚缨晏介绍,北宋时,明州港是当时五大港口之一,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市舶司。商船要出海,就必须到明州“签证”。

  事实上,这段时间正在宁波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八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上,还能看到一张由明州市舶司签发的公凭复印件———这是市舶司签发给泉州客商李充前往日本的“签证”。

  明朝:

  日本人来中国只能在宁波上岸

  1995年,象山涂茨发现一艘明代沉船,从船型来看属于刀鱼船。由于当时缺乏保护条件,发掘后随即被掩埋原地。不过,现在市民仍可在庆安会馆看到这艘刀鱼船的模型。

  明朝实行海禁,“普通老百姓不允许与外国人做生意,只允许外国与明朝廷进行有时间、地点规定的交往。”龚缨晏表示,这种交往还不能以贸易的形式,“而是朝贡的形式。”

  明政府当时指定了几个朝贡的国家,日本是其中之一。而日本的外交使节来中国朝贡,就“只能从宁波上岸”。

  日本使节策彦曾来了两趟中国,他就用中文写了两本日记,一本叫《初渡集》,另一本叫《再渡集》,而日记里有许多关于宁波的记载。

  据日记描述,当时宁波城内酒旗飘飘,“其中有一酒旗,上书‘禹恶’。”

  “其实,外国使节来中国,名为朝贡,实则贸易。”龚缨晏说,外国使节来时,都会带上贡品和货物,“朝廷收下贡品,还要还礼,而且数量还要超过对方。”这样一来,颇有点“倒贴钱”的意思了。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随着5艘古沉船去“穿越” 看看宁波的故事

稿源: 宁波晚报 2012-06-22 08:12:56

  宋朝:

  出海商船须到明州“签证”

  1979年,宁波东门口交邮大楼建设工地发现了北宋时期海运码头以及一艘外海船。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北宋时期的船舶。该船载重量约为15吨。限于当时的条件,这艘外海船没有被完整保留下来。

  2003年,和义大道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过程中,战船街北部、和义门瓮城基址南侧出土了一艘南宋沉船。古船经过3年多的精心修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现被安置在宁波博物馆。

  宋时,因为北方被外族占领,朝廷鼓励对外贸易,而“明州成为获准与日本、高丽通商贸易的唯一港口”。也因此,“日本、高丽来中国,主要落脚点就在宁波”。

  龚缨晏介绍说,宋朝与高丽的官方关系曾经十分密切。1079年,宋神宗派遣80多人带着大量药物前往高丽,为高丽国王治病。在这些药材中,就有浙江产的“台州乌药”。1083年,高丽国王去世。宋神宗特地下令,要明州政府专门组织当地僧人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道场,进行悼念。

  “当时,高丽几乎年年都遣岁使前来朝贡。朝廷也为此建了个‘高丽使行馆’。”这个高丽使馆遗址就在现在的月湖东岸宝奎巷一带。据史书记载,当时菊花洲畔的高丽使馆除了接待高丽使节之外,商贾、留学生也纷至沓来,一时间,月湖畔处处可闻异国之音,时时可见外域风情。

  龚缨晏告诉记者,宋时,日本商船来宁波,主要带些木材、刀剑、硫磺以及铜等货物。而“木材是宁波人最喜欢的日本货物之一。当时天童寺、阿育王寺都用过日本的木材,而且不止一次”。

  “日本的木材大而结实。”龚缨晏表示,诗人陆游就曾云,最好的棺材是用日本的木头制造的。由此可见日本木材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宋时,宁波城里还能见到不少波斯商人的身影。据宁波地方志记载,北宋时,不少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也到宁波经商、生活,并且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聚居地“波斯巷”,其位置就在现在的“旗杆巷”。

  据龚缨晏介绍,北宋时,明州港是当时五大港口之一,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市舶司。商船要出海,就必须到明州“签证”。

  事实上,这段时间正在宁波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八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上,还能看到一张由明州市舶司签发的公凭复印件———这是市舶司签发给泉州客商李充前往日本的“签证”。

  明朝:

  日本人来中国只能在宁波上岸

  1995年,象山涂茨发现一艘明代沉船,从船型来看属于刀鱼船。由于当时缺乏保护条件,发掘后随即被掩埋原地。不过,现在市民仍可在庆安会馆看到这艘刀鱼船的模型。

  明朝实行海禁,“普通老百姓不允许与外国人做生意,只允许外国与明朝廷进行有时间、地点规定的交往。”龚缨晏表示,这种交往还不能以贸易的形式,“而是朝贡的形式。”

  明政府当时指定了几个朝贡的国家,日本是其中之一。而日本的外交使节来中国朝贡,就“只能从宁波上岸”。

  日本使节策彦曾来了两趟中国,他就用中文写了两本日记,一本叫《初渡集》,另一本叫《再渡集》,而日记里有许多关于宁波的记载。

  据日记描述,当时宁波城内酒旗飘飘,“其中有一酒旗,上书‘禹恶’。”

  “其实,外国使节来中国,名为朝贡,实则贸易。”龚缨晏说,外国使节来时,都会带上贡品和货物,“朝廷收下贡品,还要还礼,而且数量还要超过对方。”这样一来,颇有点“倒贴钱”的意思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