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透过“小白礁Ⅰ号”看宁波水下文保事业的跨越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6-29 10:10:29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

  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到多选题深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是全球化的一块重要基石。由中国北海、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等城市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浩瀚大海,把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对整个世界文明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集中体现,彰显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不断创新、锐意开放、兼容并蓄的精神。

  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龚缨晏介绍,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早在10多年前已经起步,而宁波“海丝”申遗工作也于2001年启动。2011年,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国家级研究平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落户宁波博物馆,为“海丝”研究和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同年12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在宁波举行“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进程”国际论坛,40余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与学者出席论坛。目前,宁波现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120余处,其中10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而宁波的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提供了一次次有力佐证。2010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海底藏宝图”:浙东沿海有37处海域相对明确的水下文化遗存点,出水文物2189件,其中14处属于宁波海域。“小白礁Ⅰ号”发掘出水的宁波特产梅园石,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地位找到了最有力的佐证。

  “小白礁Ⅰ号”考古发掘为提炼宁波主题历史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资料,促进宁波历史文化向多层次多选题研究穿越,不仅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还为港口研究、宁波商帮研究、瓷器研究、货币研究、古船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小白礁Ⅰ号”属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遗存中的港口与贸易遗产,这类遗存是原丝绸之路———商路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宁波与海外贸易的信息,“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证明了当时外贸商品的构成,既有本地产的梅园石,船上还装载有大量的外地来的青花瓷,这又为研究宁波港腹地和它的交通路线提供了资料。刘曙光认为,“小白礁Ⅰ号”装载的梅园石是宁波特产,属于“本地船装本地货”,与“南海一号”、“南澳一号”有很大的不同。

  沉船出水的大量铜钱包括“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及日本“宽永通宝”、越南“景兴通宝”以及一枚西班牙银币,为货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一枚小小的印章———“源合盛记”(一说“盛源合记”)引起各方专家关注,被宁波博物馆副馆长李军视为“小白礁Ⅰ号”沉船出水器物中最有价值的文物。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中心专家孙键认为,应该是这条船的船主或者是商铺拥有者,“最起码说明这个印的主人在这条船上,他可以完成整个贸易的交割。”而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春明表示:“‘源合盛记’虽然是小小的印章,体现了我国清代海外体制一个很大的变化。‘源合盛’应该是合伙商号,至少是两个大的家族或者是两个大的集团,一个取‘源’一个取‘盛’,合起来叫‘源合盛’。这种商号在我国东南沿海海外贸易或者海商体制里很常见,最早的简单股份制雏形已经有了,这应该受到了西方海外贸易体制的影响。”龚缨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他研究,清道光年间宁波有商号“源记”,北方有商号“盛记”。

  古船研究专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林士民认为,“小白礁Ⅰ号”的考古规模和保护水下文物的科学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小白礁Ⅰ号”是宁波发掘的第5艘沉船,以前4艘沉船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在岸边、滩涂,采取的考古手段与“小白礁Ⅰ号”不同。从南宋到明清,宁波水下文物遗存丰富,沉船遗存也相当丰富。

  宁波的造船史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船桨,古代造船业始于东汉,而以唐宋时为盛。和广州等港口城市相比,当时的明州港由于连接着京杭大运河这条千年水道,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这也促使造船业制造出适合各个海域航行的船只。据史料记载,公元1090年,明州一带建造官船已达600艘,居全国首位。林士民说,鸟船是浙东沿海一带所特有的运输船,它的最大特点是既适合于南洋的航行,也适合在北边海域行走。我们现在对“小白礁Ⅰ号”有很多猜想,也有很多热情,但对“小白礁Ⅰ号”的保护、研究工作还有待沉船出水之后继续展开。

  对于船上发现成摞的青花瓷,林士民介绍,以前宁波发掘的很多遗址如天封塔等也大量出土青花瓷,这说明它是当时沿海人民的生活用具,并且也是大量生产的东西。“小白礁Ⅰ号”将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为研究“海丝”航线以及宁波造船业、航海技术进一步提供了资料。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透过“小白礁Ⅰ号”看宁波水下文保事业的跨越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6-29 10:10:29

  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到多选题深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是全球化的一块重要基石。由中国北海、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等城市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浩瀚大海,把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对整个世界文明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集中体现,彰显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不断创新、锐意开放、兼容并蓄的精神。

  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龚缨晏介绍,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早在10多年前已经起步,而宁波“海丝”申遗工作也于2001年启动。2011年,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国家级研究平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落户宁波博物馆,为“海丝”研究和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同年12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在宁波举行“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进程”国际论坛,40余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与学者出席论坛。目前,宁波现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120余处,其中10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而宁波的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提供了一次次有力佐证。2010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海底藏宝图”:浙东沿海有37处海域相对明确的水下文化遗存点,出水文物2189件,其中14处属于宁波海域。“小白礁Ⅰ号”发掘出水的宁波特产梅园石,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地位找到了最有力的佐证。

  “小白礁Ⅰ号”考古发掘为提炼宁波主题历史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资料,促进宁波历史文化向多层次多选题研究穿越,不仅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还为港口研究、宁波商帮研究、瓷器研究、货币研究、古船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小白礁Ⅰ号”属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遗存中的港口与贸易遗产,这类遗存是原丝绸之路———商路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宁波与海外贸易的信息,“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证明了当时外贸商品的构成,既有本地产的梅园石,船上还装载有大量的外地来的青花瓷,这又为研究宁波港腹地和它的交通路线提供了资料。刘曙光认为,“小白礁Ⅰ号”装载的梅园石是宁波特产,属于“本地船装本地货”,与“南海一号”、“南澳一号”有很大的不同。

  沉船出水的大量铜钱包括“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及日本“宽永通宝”、越南“景兴通宝”以及一枚西班牙银币,为货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一枚小小的印章———“源合盛记”(一说“盛源合记”)引起各方专家关注,被宁波博物馆副馆长李军视为“小白礁Ⅰ号”沉船出水器物中最有价值的文物。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中心专家孙键认为,应该是这条船的船主或者是商铺拥有者,“最起码说明这个印的主人在这条船上,他可以完成整个贸易的交割。”而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春明表示:“‘源合盛记’虽然是小小的印章,体现了我国清代海外体制一个很大的变化。‘源合盛’应该是合伙商号,至少是两个大的家族或者是两个大的集团,一个取‘源’一个取‘盛’,合起来叫‘源合盛’。这种商号在我国东南沿海海外贸易或者海商体制里很常见,最早的简单股份制雏形已经有了,这应该受到了西方海外贸易体制的影响。”龚缨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他研究,清道光年间宁波有商号“源记”,北方有商号“盛记”。

  古船研究专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林士民认为,“小白礁Ⅰ号”的考古规模和保护水下文物的科学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小白礁Ⅰ号”是宁波发掘的第5艘沉船,以前4艘沉船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在岸边、滩涂,采取的考古手段与“小白礁Ⅰ号”不同。从南宋到明清,宁波水下文物遗存丰富,沉船遗存也相当丰富。

  宁波的造船史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船桨,古代造船业始于东汉,而以唐宋时为盛。和广州等港口城市相比,当时的明州港由于连接着京杭大运河这条千年水道,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这也促使造船业制造出适合各个海域航行的船只。据史料记载,公元1090年,明州一带建造官船已达600艘,居全国首位。林士民说,鸟船是浙东沿海一带所特有的运输船,它的最大特点是既适合于南洋的航行,也适合在北边海域行走。我们现在对“小白礁Ⅰ号”有很多猜想,也有很多热情,但对“小白礁Ⅰ号”的保护、研究工作还有待沉船出水之后继续展开。

  对于船上发现成摞的青花瓷,林士民介绍,以前宁波发掘的很多遗址如天封塔等也大量出土青花瓷,这说明它是当时沿海人民的生活用具,并且也是大量生产的东西。“小白礁Ⅰ号”将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为研究“海丝”航线以及宁波造船业、航海技术进一步提供了资料。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