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雷电交加,室内蚊子成群,整个村庄停电,点着蜡烛备课”、“被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和笑脸秒杀掉了,真希望这次支教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
这一条条微博均来自宁波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支教团队”。自宁波日报网与@宁波日报(新浪微博)6月29日推出“支教,我们在行动”互动活动以来,已经收到了近20支团队的200多条微博留言。志愿者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
志愿者们在付出爱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在一个对他们来说陌生的环镜,看到了与他们的学校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学会了团结协作和对未来的规划思考。他们的青春,在孩子们的眼中闪光。他们自己,也在支教活动中成长。
“支教,我们在行动”微博互动活动将持续到8月21日。活动期间,本报记者会每天关注互动留言,跟网友们分享支教生活的温暖和感动。如果你对我们的活动感兴趣,欢迎“@”本报官方微博(@宁波日报),或登录本报新浪微博活动页面(http://event.weibo.com/507745)与我们进行互动。
宿舍就是办公室
床铺就是课桌
这个暑假,宁波工程学院机械学院的大二学生唐骏有了一个新身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李集镇宓桥小学教师。李集镇是个贫困镇,十里八村只有一所宓桥小学,很多孩子要骑车半小时才能到校。李集镇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
在这个假期里,唐骏带上了电脑、教科书和机械模型,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
和唐骏一起的,还有他的7名队友和1名女辅导员。他们在炎热的暑假里,一起来到贫困山区支教。
由于学校校舍紧张,唐骏他们白天在办公室里备课,晚上就睡在办公室里。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6个男生蜷缩在一张长不到3米、宽不到1.5米的会议桌上;2个女生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还有一个女生把白天上课用的椅子拼凑起来,铺上席子就当床铺睡了。
学校没有浴室,志愿者们只能在露天洗凉水澡。天黑了,男生洗好澡全部进屋了,几个女生才“做贼”似地跑到暗处一洗了事。由于学校厨房毗邻养猪场,墙壁和屋顶上满是苍蝇,队员们在吃饭时常常一边吃,一边轰苍蝇。
唐骏告诉记者:“队员们大多来自城里,刚来宓桥的时候,吃饭、气候都很不适应,有些严重的,甚至上吐下泻,脸上长满了疙瘩。不过日子久了,他们也慢慢习惯了,老鼠、苍蝇和蚊子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支教,我们在行动”微博活动页面里,还有许多同学讲述了他们的支教故事。
@十佳小青年:频繁有队员中暑,我们的小队员身上满是刮痧的印迹。感恩今天的雷雨让天气凉快了很多,大家好Hap-py!
@阿拉咕咕:自己煮饭,一日三餐,人均成本不超过10元。
@清江浸碧:38摄氏度的高温,没空调、没风扇,晚上还要打地铺。同学们没有退缩,没有懊恼,反而在教学中找到了快乐。
上完课使劲捏嗓子
5:50起床买菜做饭
7:00迎接孩子来上课
7:30晨读
8:00军训
8:40-11:00两节文化课
11:00-12:00午休
12:00-13:00辅导个别学生作业
13:00-15:00兴趣特长班
15:00-17:00回访此前接受过暑期辅导孩子的学习情况
18:00-19:00辅导个别学生作业
19:00-22:00写实践日记,备课,模拟上课游戏教学内容
23:00娱乐、睡觉……
这是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人文春晓实践队”志愿者陈潇怡的一天。
陈潇怡在日记里写道:“在支教的日子里,我和队友们的每一天都忙碌充实。
今早,我给孩子们上了语文课。他们学得很认真,进步很快。下午的兴趣特长课更是让孩子们不亦乐乎。我教美术和书法课时,虽然被孩子们折腾得不行,可还是会很耐心地指导每位小朋友。
晚上,我管的班级还有几个学生吃过晚饭后找我辅导作业的。辅导完已经快9时了。孩子们回家后,我和队友还要留下来,准备明天的课程。
差点忘了,我们人文学院在北仑春晓镇支教已经有8个年头了。为了给春晓镇的孩子最实在的帮助,我们还回访了此前参加过暑期辅导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他们做个别课业和心理辅导。
累了,瞌睡了,前天连续上了四节课,今天又没闲着,嗓子越来越疼了。
对了,谢谢这次实践经历,让我长大了,尤其是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觉得心灵受到了净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近20支参加支教的团队里,志愿者们平均每人每天要上3-4节课,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学生家访、兴趣班授课等。尽管辛苦,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却让志愿者们内心幸福满满。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