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刘佳芬:让“折翼天使”重翱蓝天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7-14 15:17:35报料热线:81850000

  刘佳芬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片)

  核心报道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是刘佳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特殊教育领域20年时间里,刘佳芬用爱呵护一群特殊的孩子,毕业生就业率实现100%,让“折翼天使”重翱蓝天……

  对于刘佳芬特殊教育社区化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汪海萍教授评价说:“达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受教育者权益的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当面对种种质疑

  她承诺:一定让孩子有变化

  1997年,刘佳芬被聘为达敏学校校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刘佳芬创造了分层教学与单元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针对重度、中度、轻度3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了生活自理、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目标。

  改革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纷纷表示反对,有些家长甚至来学校吵闹。刘佳芬面对家长很有耐心,一一向他们作解释,力求使家长明白:让学生学会穿衣、吃饭、上厕所,比费力地让他们去读去记“1+1=2”更重要。她对家长说:“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实施分层教学后,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刘佳芬坚持不懈,带领老师们编教材。如今,达敏学校编印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24本教材已经由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浙江省地方特殊教育教材,全国许多兄弟学校也以此为范本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家长张枫英说,在一路走来的几年里,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看到了孩子的快乐,孩子喜欢去学校,想去学校,学校成了孩子另一个幸福的家。连当初对刘佳芬教改有怀疑、来吵闹的一些家长,也不得不佩服学校的付出与取得的成果。

  当学生步入社会受到伤害

  她坚持:要为孩子赢得公平和尊重

  渐渐地,刘佳芬发现,在学校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过马路,但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孩子们只会嘴上喊:“红灯停、绿灯行”,却怎么也迈不开步子。

  于是学校启动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在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超市、菜市场、宾馆、休闲区、银行、医院、餐馆等资源都变成了教学课堂,每门课程都根据学生的社区生活需要来设置。

  然而,过程是那么的艰难。老师带着学生出去,但是很快都哭丧着脸回来了。“到小吃城去,老板们怕影响生意,嘴里骂着脏话,把学生往外赶;到超市,学生看到好吃的拿着就吃。”一位老师回忆说。

  刘佳芬听到这件事心里特别难受,由此想到,社区资源为教学服务,一定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的有关规定作为保障。“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次受到伤害,我要努力为他们赢得社会公平和尊严。”

  2005年6月1日,由6个成员、3家单位参加的达敏学校首届教育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了。在学校和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下,理事队伍日渐壮大。至今,理事单位已有100多家,理事成员几百位。还陆续有单位、个人自愿要求加入。

  如今,老师们再带孩子到超市、菜场、银行、药店、邮局、小吃城去上课,迎接他们的,都会是善意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

  当学生毕业后无出路

  她主张:创办智障学生职业班

  面对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许多学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呆在家里,增添家庭负担的现状,刘佳芬辗转奔波,争取到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使这所特殊学校的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到了职高教育,在职高阶段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才。

  2003年,刘佳芬进行大胆尝试,将轻度智障学生编成初级职业班,开设了家政、园林两个专业。由于没有师资,老师们只能自己学会后再来教学生;又请来社会上的专业人员面对面授课,没想到两年后,首届毕业生竟全部被宁波市金田铜业公司聘用。

  刚进校时,连简单的穿衣吃饭都不会的智障学生,从职业培训班毕业后,在保安、宾馆后勤等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据介绍,从首届职业班开始至今,中轻度智障、满18周岁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目前已有60多人实现就业,最高的月收入达3000多元。

  职高班学生王灵说:“我喜欢刘老师,她很关心我们职高班,她给我们安排的社会实践课我都很喜欢:酒店摆台、宾馆房间整理、洗车……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技能。”

  榜样的力量①

  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刘佳芬事迹

  日前,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刘佳芬学习的活动。为进一步弘扬刘佳芬同志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崇高使命,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全市教育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向刘佳芬同志学习的活动,进一步掀起学习刘佳芬的热潮。

  看过刘佳芬的故事,也欢迎广大读者说说你们的所感所想,我们将选择刊登。投稿信箱:nbjy@cnnb.com.cn。

  用恒爱谱写“奇迹”

  海曙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童岳孟

  刘佳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特殊教育,用核心价值观催生恒爱如春,以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敢于担当的高度责任、乐于奉献的无私追求,为新时代的特殊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执着忘我、甘于奉献,以崇高的职业精神践行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刘佳芬始终以教育事业为念,以人民利益为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定信念抒写人生大爱,在公与私、“小家”与“大家”天平上总是工作为重、履职在先、心无旁骛,以旺盛的斗志、一流的工作标准和过硬的思想作风干事创业,为民奉献。

  她锐意创新、敢为人先,走出了一条特殊教育的新路子。面对智障、脑瘫、自闭症的特殊孩子,她大胆实施生活核心教育,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课程自己设置,没有经验自己苦心摸索。她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用“恒爱如春”的大爱精神谱写了特殊孩子的“人生奇迹”。

  她注重协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团队的积极性。在刘佳芬这个“火车头”的带领下,达敏这个26位教师的“列车”在特殊教育探索之路上执着前行、毫不退缩、无怨无悔。刘佳芬还促成100多家理事单位、几百位理事成员拉起手来,一起来为智障孩子出力,把海曙的“特殊教育社区化”推向了国际化。作为海曙区新教师师德实践基地,达敏学校的教学经验将激励越来越多的教师践行恒爱精神,将春天般温暖的爱撒向越来越多的孩子。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

刘佳芬:让“折翼天使”重翱蓝天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7-14 15:17:35

  刘佳芬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片)

  核心报道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是刘佳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特殊教育领域20年时间里,刘佳芬用爱呵护一群特殊的孩子,毕业生就业率实现100%,让“折翼天使”重翱蓝天……

  对于刘佳芬特殊教育社区化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汪海萍教授评价说:“达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受教育者权益的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当面对种种质疑

  她承诺:一定让孩子有变化

  1997年,刘佳芬被聘为达敏学校校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刘佳芬创造了分层教学与单元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针对重度、中度、轻度3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了生活自理、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目标。

  改革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纷纷表示反对,有些家长甚至来学校吵闹。刘佳芬面对家长很有耐心,一一向他们作解释,力求使家长明白:让学生学会穿衣、吃饭、上厕所,比费力地让他们去读去记“1+1=2”更重要。她对家长说:“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实施分层教学后,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刘佳芬坚持不懈,带领老师们编教材。如今,达敏学校编印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24本教材已经由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浙江省地方特殊教育教材,全国许多兄弟学校也以此为范本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家长张枫英说,在一路走来的几年里,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看到了孩子的快乐,孩子喜欢去学校,想去学校,学校成了孩子另一个幸福的家。连当初对刘佳芬教改有怀疑、来吵闹的一些家长,也不得不佩服学校的付出与取得的成果。

  当学生步入社会受到伤害

  她坚持:要为孩子赢得公平和尊重

  渐渐地,刘佳芬发现,在学校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过马路,但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孩子们只会嘴上喊:“红灯停、绿灯行”,却怎么也迈不开步子。

  于是学校启动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在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超市、菜市场、宾馆、休闲区、银行、医院、餐馆等资源都变成了教学课堂,每门课程都根据学生的社区生活需要来设置。

  然而,过程是那么的艰难。老师带着学生出去,但是很快都哭丧着脸回来了。“到小吃城去,老板们怕影响生意,嘴里骂着脏话,把学生往外赶;到超市,学生看到好吃的拿着就吃。”一位老师回忆说。

  刘佳芬听到这件事心里特别难受,由此想到,社区资源为教学服务,一定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的有关规定作为保障。“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次受到伤害,我要努力为他们赢得社会公平和尊严。”

  2005年6月1日,由6个成员、3家单位参加的达敏学校首届教育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了。在学校和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下,理事队伍日渐壮大。至今,理事单位已有100多家,理事成员几百位。还陆续有单位、个人自愿要求加入。

  如今,老师们再带孩子到超市、菜场、银行、药店、邮局、小吃城去上课,迎接他们的,都会是善意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

  当学生毕业后无出路

  她主张:创办智障学生职业班

  面对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许多学生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呆在家里,增添家庭负担的现状,刘佳芬辗转奔波,争取到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使这所特殊学校的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到了职高教育,在职高阶段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才。

  2003年,刘佳芬进行大胆尝试,将轻度智障学生编成初级职业班,开设了家政、园林两个专业。由于没有师资,老师们只能自己学会后再来教学生;又请来社会上的专业人员面对面授课,没想到两年后,首届毕业生竟全部被宁波市金田铜业公司聘用。

  刚进校时,连简单的穿衣吃饭都不会的智障学生,从职业培训班毕业后,在保安、宾馆后勤等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据介绍,从首届职业班开始至今,中轻度智障、满18周岁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目前已有60多人实现就业,最高的月收入达3000多元。

  职高班学生王灵说:“我喜欢刘老师,她很关心我们职高班,她给我们安排的社会实践课我都很喜欢:酒店摆台、宾馆房间整理、洗车……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技能。”

  榜样的力量①

  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刘佳芬事迹

  日前,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刘佳芬学习的活动。为进一步弘扬刘佳芬同志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崇高使命,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全市教育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向刘佳芬同志学习的活动,进一步掀起学习刘佳芬的热潮。

  看过刘佳芬的故事,也欢迎广大读者说说你们的所感所想,我们将选择刊登。投稿信箱:nbjy@cnnb.com.cn。

  用恒爱谱写“奇迹”

  海曙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童岳孟

  刘佳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特殊教育,用核心价值观催生恒爱如春,以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敢于担当的高度责任、乐于奉献的无私追求,为新时代的特殊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执着忘我、甘于奉献,以崇高的职业精神践行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刘佳芬始终以教育事业为念,以人民利益为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定信念抒写人生大爱,在公与私、“小家”与“大家”天平上总是工作为重、履职在先、心无旁骛,以旺盛的斗志、一流的工作标准和过硬的思想作风干事创业,为民奉献。

  她锐意创新、敢为人先,走出了一条特殊教育的新路子。面对智障、脑瘫、自闭症的特殊孩子,她大胆实施生活核心教育,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课程自己设置,没有经验自己苦心摸索。她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用“恒爱如春”的大爱精神谱写了特殊孩子的“人生奇迹”。

  她注重协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团队的积极性。在刘佳芬这个“火车头”的带领下,达敏这个26位教师的“列车”在特殊教育探索之路上执着前行、毫不退缩、无怨无悔。刘佳芬还促成100多家理事单位、几百位理事成员拉起手来,一起来为智障孩子出力,把海曙的“特殊教育社区化”推向了国际化。作为海曙区新教师师德实践基地,达敏学校的教学经验将激励越来越多的教师践行恒爱精神,将春天般温暖的爱撒向越来越多的孩子。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