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个人一台戏
最初的登场,远没有让张少策一鸣惊人。他在宁波的各大茶楼足足磨砺了大半年,才算是有了起色。有一次,父亲生病,张少策代父上场,演的依然是张家最拿手的《水浒》。只是这一次,他讲得有声有色,底下的观众也听得如痴如醉。结束后,他才知道父亲在台下听了一整场自己的演出,放心地对他说:“阿华,你算出师了!”
1948年,父亲去世后,张少策成了宁波评话界最炙手可热的“名角”,几乎天天都有演出,有时一年甚至要演上700多场。“观众的掌声和赞誉声,让我觉得确实有些飘飘然,好像自己已经是最好的了。”张少策回忆说,“直到后来有人对我说了一席话,才一语惊醒梦中人!”
张少策记得那是1951年的一天,他刚刚演出完,一个四五十岁戴着毡帽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照例寒暄了几句,便切入正题。
“张先生,我有几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说。”
“您尽管说。”
“你们张家三代的评话,我都听过。你祖父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可是他聪明好学,后来又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所以讲起书来融会贯通。你的父亲虽然不如你祖父,但至少也有七八分火候。可是到你这里,你刚才的讲书里居然念了好几个错别字,实在是一代不如一代啊!”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劈醒了飘在云端的张少策。
从那会儿开始,张少策变得更加刻苦好学,几乎翻遍了家中所有的古书,以增加自己的阅历。他还有意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打交道,听他们口中稀奇古怪的传奇故事。
于是,他说书的内容开始有了创新。“老书听完了要听新书,其实这也是被逼的。宁波就那么几家茶楼,几圈听下来,要老是说一些旧的内容,谁听啊!”说着说着,张少策笑了起来。
之后,他根据文学作品编演了新长篇评话书《风雷》、《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啼笑因缘》、《山东马永贞》等,他的《卢俊义演义》经李蔚波、王泰栋整理,于1988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地方曲艺首部正式出版的长篇话本。1999年4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再版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