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宁波的“活武松”
2010年2月的一天下午,位于城隍庙的民乐剧场早早地挂起了“满座”牌。有人纳闷了,这来的是什么大牌?
演出开始,当一袭青衫的张少策走上舞台,全场掌声雷动。一把扇子、一块醒木,一张嘴,久违的宁波评话大师终于又出场了。而这一次,为的是纪念自己从艺65周年。已经82岁高龄的张少策在民乐剧场连演了10天《宁波王瑞伯》,场场都是爆满。
“当那些久别的观众在下面听我讲书,当我获得满堂喝彩,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张少策的一双眼神更加明亮,完全不像一个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
不得不提的是,张少策还有一个称号,叫“活武松”。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宁波电视台开设了“三江书场”栏目,张少策演讲的评话《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收视率达10%。很多老宁波人都曾有过一边吃饭一边听张少策说评话的经历。众多的观众和专家视张少策为宁波的“活武松”,《武十回》是他久说不衰的精品力作。张少策的插科、卖噱是按照书中的情节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这足以证明他深厚的艺术造诣。而张少策的“评”更有独到之处,他精心研究历史,熟悉当时的社会条件、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在《武十回》中,一般古代英雄身上都带有“酒、色、气、财”四种,张少策在评武松时,说武松身上只有“酒、气”二字,高度概括和提炼了武松形象。
“我已经老了,再过几年就再也演不动了,然而宁波评话后继无人,年轻人谁还愿意来学这个……”提到传承,张少策叹了一口气,步履蹒跚地离开了学校。在黄昏的夕阳下,他的背影越发显得孤独……
剪 影
姓名:张少策(原名阿华)
出生:1928年
身份:2004年被授予“宁波市杰出曲艺家”荣誉称号,2009年获“浙江省优秀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浙江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宁波评话的传承人。
■链接
宁波市有四明南词、宁波评话、三北小锣书、雀冬冬等15个地方曲种,其中宁波评话俗称“讲武书”或“单拍”,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代,清道光年间在浙东地区民间广有影响。评话演出道具仅需醒木、折扇、手帕各一,不配音乐,没有伴奏,演讲者着长衫或干净整洁的常服均可。宁波评话大多是长篇演义和公案书,主讲历代兴衰和传奇故事。当地人称“讲大书”。书目如《水浒》、《三国》、《隋唐》、《岳传》、《包公案》等。民国时期,宁波比较著名的评话艺人有张霭林、闻才章等,其中张霭林、张一策、张少策一门三代所演讲的长篇大书《水浒》最为人称道,在江浙一带享有盛誉。东南商报记者 张落雁 实习生 顾妍慧 文 记者 王 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