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王慧敏 顾 春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一头连着群众的安全健康,另一头连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作为食品、药品生产大市的宁波,近些年来从制度着手管好“入口”安全问题。“必须时刻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离开公众利益去追求经济发展,政府就是渎职。”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的话毫不含糊:“事实告诉我们,政府放弃监管职能,只盯GDP增长,注定要付出惨重代价。作为‘最后的守夜人’,政府要通过依法监管,使强制的法律规范转化为企业内在要求和信念,成为企业的经营原则和道德品格。”
离开公众利益去追求经济发展,就是渎职———
政府是“入口”安全的
“最后的守夜人”
宁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伊始,便确立了行业发展和监管分开的理念:“作为监管部门,市里规定,我们只管监管不管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食品、药品安全也才有了制度保障。”回顾发展历程,宁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说。
制度,逼出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药品生产企业产销两旺。按照规定,药品出厂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测。为了追求利润,企业开始动脑筋打“擦边球”———没拿到报告就开始销售。这一“小聪明”让企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罚款160多万元,收回GMP证书,企业关门停业整顿一年。
“企业诚信不能仅靠教育,没有规范的市场就没有诚信。只有让违法违规的企业风险最大,才能规范企业走到合法的道路上来。
这一处理,对宁波所有生产企业都是一次警告。”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人感慨。此后,宁波没有一家企业出过有严重影响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