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军
含珠林,顾名思义,就是一片林子,林子并不大,但名头却不小。林子中间还有一个小丘,隆起若珠,这也是其名之由来。
含珠林地处雪窦山中心,四周青山围绕,其中九个峰头与林中圆丘互相呼应,其情形有如“九龙戏珠”,甚为神奇。对于这一种地理形胜,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及明代宁波同知李濂,先后都在《含珠林》同名诗中有所描述,梅尧臣诗云:“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腮。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何须向海隅,笑蚌未成胎”;李濂诗曰:“佛有舍利珠,瘗之海东石。夜来九龙争,风雨拔林柏。六丁纷呵护,宝物安所宅?至今月黑时,光腾几千尺”。
含珠林上,松杉蓊郁、溪涧环绕、云去雾来、鸟鸣蝉唱,不乏自然之美景、山水之清韵;后来,人们因为钟爱其地,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陆续又在含珠林上栽花种草、构亭筑池,经巧妙布局、精心营造,到今天,但见山抱溪回、花木扶疏、亭台掩映、曲径通幽,使这一片林子又具备了江南园林之胜。
含珠林以前是在雪窦寺外,但今天随着雪窦寺的扩建,早已成为寺内一景。不管是在寺内寺外,含珠林与晋代古刹雪窦寺都已相伴相随1700多年,长久以来,雪窦寺的晨钟暮鼓、梵音妙乐,自然也让含珠林浸润了浓浓的禅意佛韵。并且在这千百年间,含珠林中时有高僧往还,他们或寻幽探胜,或静坐安禅,目之所及,心之所到,诗情禅意汩汩而出,给含珠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如宋雪窦寺住持足庵智鉴禅师的“劲风萧萧响,露凝个个圆。坐看西山月,浑疑堕我前”;清雪窦中兴之师石奇通云禅师的“四山奇拱一株松,面面晴峦翠色中。深夜月明随照出,寒光落落起清风”;民国佛教领袖雪窦寺方丈太虚大师的“山抱溪回展画图,翠毛狮子走文殊。忽然细雨飞空下,榭杪含来串串珠”……这些诗文不但清新雅致,且富有禅趣,让人读来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含珠林上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内容大意是说含珠林下有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之墓,并刻录宋足庵智鉴禅师《黄巢墓》一诗,诗云:“图上争霸业,自古仗戈矛。英气今何在,都成一古丘”。关于黄巢最后的生死结局,五代的《旧唐书》是说他杀,宋代的《新唐书》是说自杀,不管他杀自杀,总之是死在了泰山狼虎谷。不过就在宋代,在一些笔记和野史中又有了黄巢的遁逸为僧说,传说黄巢从泰山狼虎谷侥幸逃脱,先至洛阳,数年后又辗转来到奉化雪窦寺,潜心修习佛法,并终成一代高僧。这在我们《奉化县志》和《宁波府志·仙释》中也都有记载,《奉化县志》称,黄巢兵败,在泰山狼虎谷被外甥林言所杀,是“假衣冠以代者,实则遁免”;《宁波府志·仙释》中记载,“巢至宁波栖心寺(今七塔寺),向心镜禅师礼拜乞度。师曰‘可往雪窦度汝’”,就这样黄巢来到了雪窦寺,青灯古佛一心向禅,禅道为丛林所推重,等临入寂时,方指脚底黄巢两字示众僧,众僧这才恍然大悟,黄巢死后就葬在雪窦寺畔含珠林上。
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历代专家学者虽多有探究考证,但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依旧是谜案一则。这一则历史谜案,就像雪窦山上的一片云雾,氤氲缭绕,给雪窦寺及含珠林披上了一件迷离的外衣,同时也让含珠林更加声名远播。
投稿邮箱:sat@cnn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