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篮
清代竹衣
天涯
在收藏古董成为热潮后,家住鄞州的市民金再军却另辟蹊径,开始收藏各种各样的竹器。经过十多年的搜集,他已拥有上千件不同年代的竹器精品。
竹编承载了人文和历史
1958年出生宁海的金再军在收藏竹器之前,喜欢人文摄影,业余时间总在一些古民居和老房子里流连忘返。拍摄过程中,看到老房子里有那些越来越破旧的竹编用具,心里便无限惋惜:也许以后,这些承载着农耕文化、风土人情、婚嫁习俗等含义的物件,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见不到它们了。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趁现在东西还在,把它们搜集起来,传承下去。
2000年的春天,金再军拥有了第一件竹器藏品,一只民国时期的提篮。那天他在嵊州一位农户家拍照时,无意中看到角落里放着一只提篮。此篮用很细的竹丝编织而成,精密而结实,它不同于一般的篮子,上面还有篮盖。这篮子是那个农户祖上传下来的。见金再军喜欢,他便很爽快地把篮子卖给了金再军。回到家里,金再军找来软布,细心地把提篮抹干净,拂去尘埃的提篮泛着幽远的光泽,让他越看越爱。
后来,他只要有时间,就出门淘“宝”,福建、安徽、江苏、上海和杭州、绍兴、嵊州、东阳、义乌、金华、慈溪、温州以及宁波等地,都留下他寻寻觅觅的脚步。每次只要看到竹做的物件,他都会想方设法买来。明朝的、清朝的、民国的,他的宝贝越来越多。
收藏的竹器令大师称奇
经过十多年的搜集,他收藏的竹器越来越多,有的堪称珍品。今年7月,金再军专程去东阳,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竹编工艺大师何福礼先生。他看到金再军的藏品后也甚为惊讶。
金再军收藏有一件清代竹衣,是他几年前从宁波的一位藏家手里买来的,很是珍爱。竹衣看起来样式简单,但细观,整件背心是用极细的针线穿进几毫米的竹管再编织而成,平整、光滑却没有竹的坚硬。衣服的领口和门襟均用上乘的丝绸包边,衣扣是传统的盘扣。整件衣服薄如蝉翼,拿在手上柔软如麻,看过的人无不感到惊奇。
从工序来看,此竹衣绝非一朝一夕能制作而成。首先,这么细的竹管,都长在竹子的末梢,成熟后取下,切成相同长度的小节,再用苎麻线把它串起来。
据相关资料介绍,用毛竹编制的各种生活日常用品在清代中晚期较为流行,国内以前也曾发现过竹衣,一般都是达官贵人的专利品。
他的另一件宝贝叫竹胎漆器描金盒。何先生把这件宝贝拿在手上,用圈尺量了又量,说:“这个盒子的器形十分规矩,竹丝很细,编法叫万字不出头,漆胎是老漆,叫中国漆。盒子的描金图案很好,有寓意。盒子的锁很精美,是完全用手工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每一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
最后,何先生说:“你的藏品,无论从数量、品种,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这些竹编应该展示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竹器里的文化
其实,在金再军眼里,不管价值几何,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比如他有一个长条形的竹香筒,色褚红,顶端有孔,有盖,可以挂在墙上,很小巧。竹香筒的四面均刻有字,分别写着“天有日月星辰”、“地有五谷丰登”、“国有忠臣良将”、“家有孝子良孙”的句子。另两面刻有盆栽的花,似兰似菊,有品格高贵之意。竹香筒是过去大户人家每天敬香用的,那四句话实际上是家训。天地家国全包含在里面了,既有祈求,又有祝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经典的提炼。
在金再军的藏品里,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篮子,除了单层的竹编食盒和竹胎漆器食盒以外,还有双层、多层的宁波担篮和提篮,不同的样式,不同的花纹,有着不同的作用。
如新娘出嫁时的轿前篮、与婚嫁有关的谢媒篮、小姐篮等。另外,生孩子送东西用的提篮,造房子要用的篮子及去丈母娘家,什么节日用什么篮装什么物品,都有讲究。而清明节上坟,必定要挑上两只担篮。此担篮一般为二至四层,里面放各种祭品。
真是一篮一世界,小小物件呈现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想象和历史的印痕。
随着藏品的增加,金再军的家里放不下,又专门去租了一套房子,把所有的宝贝都一一编号摆放起来。平时只要有空闲,他就会来“藏宝屋”,打开窗户,静静地坐在这些藏品中间,想着它们的前世今生。金再军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建一个竹编博物馆,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