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第四届读者节<教育周刊>编辑 记者与读者面对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9月29日 13:46   【 】 【打印

  本刊编辑、记者与读者分享诗集《恒爱》。 记者 崔引 摄

  核心报道

  中国宁波网讯  9月27日,第四届东南商报读者节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教育周刊》的编辑、记者们也在这秋阳灿烂的日子里与广大读者相逢。大家面对面交流沟通,谈教育、聊报纸、提意见……读者们的热情支持和殷切鼓励,让本刊编辑、记者备受感动和鼓舞。

  谈教育

  宁波教育越来越为老百姓着想

  今年的读者节活动9点开始,但许多读者8点半左右就赶来了,可谓“铁杆”。在《教育周刊》的“摊位”上,诗集《恒爱》颇受大家欢迎,纷纷前来索要。

  诗集《恒爱》是由我市22位中青年诗人集体创作的,用诗歌的方式来讴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宁波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在特殊教育领域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非凡成就。

  “前段时间,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对刘佳芬的报道挺多的,今天第一次看到用诗歌的方式赞美她,比较创新。”

  “刘佳芬啊,我也认得!她把残疾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呵护,手把手地教吃饭,帮助脑瘫儿擦口水,像这些孩子的亲生母亲一样的!”

  ……

  一些读者在拿到《恒爱》后,在一旁边看边议论着。因为在家经常看报纸,所以读者们对刘佳芬的事迹以及宁波的特殊教育颇为熟悉。“宁波教育在这方面做得确实挺好,不落下一个学生,不管是特殊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都充分为特殊孩子的未来和家长着想,是大爱、是善举。”

  活动不到半小时,为读者准备的150本诗集就被大家领取得所剩无几。

  65岁的退休王大爷充分肯定了宁波教育近些年来的发展。他说,以前读书读不起,现在义务教育都免费读了,他的外孙、外孙女都享受到了好处。

  “现在听说宁波有些农村的孩子都能吃上免费午餐了,对正在发育生长中的孩子多少好啦!”一旁,一位家长补充道,“虽然我们城里的孩子没有享受到,但也为农村的孩子感到高兴。”

  谈周刊

  办得挺好 但意见还是要提

  《教育周刊》自改版以来已有一年半时间,虽然这才第一次与读者见面,但读者们早已通过文字与我们变得熟稔。大家一见面就像老熟人一样,读者对本刊的记者、编辑名字以及设置的栏目如数家珍。

  市民凌义斌看了30多年的报纸,也写了不少的文章。他自称是《教育周刊》的拥趸,差不多每期都看。一看到我们的记者、编辑,他就对我们进行了“评头论足”。

  周刊改版后,新闻可读性强了,稿件变活了,版面也富有活力和朝气。但凌义斌也指出,在增强与市民的互动方面还需要加强,可开设供市民投稿的随笔、手记栏目,听听广大市民对教育的呼声,分享育儿的经验。

  镇海仁爱中学教师刘波,一大早便赶来参加读者见面会,令周刊记者编辑们倍感惊喜。他也是《教育周刊》的资深读者,并且在“教育书房”栏目刊发了数篇佳作,推荐了不少好书,还发动了全市不少热爱读书写作的老师们前来投稿。

  他提出,“教师书房”栏目可否稍作改变,由每周推荐一本好书改成一个月内前三次正常推荐,最后一周列出一个类似Top的排行,将一个

  月内国内外出版的好书推荐给广大读者。

  学生家长林女士的孩子在江北第二实验小学读四年级,她的孩子平时不爱与人交流,但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因为家离市中心区相对较远,报社举办的适合青少年的活动接触就少了。她希望今后科普、大篷车等活动能够多多走进城区边缘小区,扩大覆盖面。

  还有“小薛教育帮办”栏目,自开办以来就电话、邮件不断,受到广大关心教育的市民的喜爱。在读者节现场,就有不少前来咨询。

  “房产怎么过户?”、“户口怎么迁?”“外来务工人员读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小薛编辑一一为他们作政策解答。

  还有一位专门来感谢小薛的读者。今年年初,因为小薛的一条解答,避免了她即将上小学的孩子错失作为地段生的权利。  薛丛川

  ■记者手记

  在读者见面会上,有的读者远道而来,有的请假赴会,还有些年过八旬,这令本刊的编辑、记者颇为感动。我们要对你们说声:谢谢!同时也将这份感谢送给所有支持《教育周刊》的读者朋友们。

  《教育周刊》改版初期,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是你们的支持给予了我们办下去的信心和办好的决心,为我们行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注入了无限的动力。

  读者见面会一年只有一次,也许大家交流的时间不是很长,反映的问题也不算多。但这足以令我们弥足珍贵。不管是现场反映的问题,还是通过电话邮件的沟通,我们都将认真对待,仔细研究,争取做到:读者有需求,我们有回应。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