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区旅游市场来说,过去的十年是蓬勃发展、值得回望的黄金时期。这十年,我区紧紧抓住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重大战略机遇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大桥、上海世博会等有利时机,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素质不断提升。
全区游客接待量从2002年的81.1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4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从2002年的6210.7万元猛增到2011年的3.75亿元,分别增长467.2%和503.8%。
2006年,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一期建成开放,招宝山景区从公园管理向景区管理成功变轨,镇海旅游有了自己的景区。
2007年,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双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镇海旅游发生了质的飞跃。
2008年,借杭州湾大桥开通之机组织规模浩大的“万人游”活动,被长三角众多媒体称之为“井喷”,镇海旅游至此阔步向市场化道路迈进。
2009年,郑氏十七房景区、宁波帮文化旅游区相继建成,九龙湖开元华城度假村开业,镇海旅游版图再次扩张。
2010年,镇海成立旅游形象推广中心,整合全区旅游营销资源,以集团作战的方式沿着“大桥”和“动车”两条线路大规模挺进,开辟镇海旅游市场的新版图。
2011年,坐落于招宝山旅游风景区、国内首个系统展示防空知识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工程——中国防空博览园开园。
……
短短几年,镇海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区旅游以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节点和都市近郊型旅游游憩带为目标,实施旅游精品和重点区域推进战略,已形成招宝山、九龙湖、宁波帮、郑氏十七房四个景区和以此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4+1”旅游发展格局。
“镇海旅游是浙江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在全面考察我区旅游发展状况之后,对镇海旅游业作出高度评价。
十年间,我区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主要旅游企业数量均取得较快增长。目前,全区4家景区中,三家获评国家4A级景区,拥有旅游强镇3个,星级饭店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旅行社5家,其中省三星级旅行社3家,旅行社分社4家,旅游服务网点23家;上规模农家乐23家。从促消费、扩内需,到转方式、调结构,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综合功能愈发凸显,旅游业已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转变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家假日制度调整,旅游近年来已成为百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把清明、五一、端午、中秋这样的小长假和带薪休假衔接,就可以安排一次长途出游;每到黄金周,各地旅游市场火爆,热门目的地即使出现拥挤也挡不住人们高涨的热情。
“景点多了、精致了,环境变好了,配套更全了。”黄女士是我区一家企业的企划经理,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同事、好友一起去我区景点或周边县(市)区景点短途旅行,“在九龙湖、东钱湖环湖骑自行车,大家还能一起烧烤、吃农家菜,度过一个精彩的周末。”此外,黄女士一年还会安排数次出省旅游,今年国庆期间,她就约了几个好友,一起飞到广西游玩。
对于旅游观念的变化,黄女士也有不同的感受:“几年前,旅游就像是在赶路,目的是‘到此一游’,去北京,以前就是在天安门前面留个影,现在是穿梭在胡同里寻找当地美食、感受当地文化,体验一把北京人的感觉。”这不,前几天,黄女士又出发了,她选择武汉作为自己的目的地,没有具体行程,就是到一个城市走走、看看……
供职于我区某外企的陈小姐也是个爱旅游的人,旅游已成为她每个假期里最重要的消遣方式。在一个又一个旅途中,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和大家一起体验旅行带来的乐趣,分享各种旅行经历,旅行让她收获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几年,她把旅行目的地瞄准了境外。
陈小姐第一次出境旅游经历是在2008年。当时,在闺蜜的建议下,两个女孩一起飞到香港。之后,她又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
十年间,旅游业的产业定位空前提升,成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长途旅行、出境出国游愈演愈热,我区旅游业发展也迎来了黄金时期,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业态逐步健全,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消费逐步实现全民化。”区风景旅游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我区把“旅游利民、旅游惠民、旅游富民”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旅游发展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推动景区门票减免优惠。2011年,郑氏十七房景区向新老镇海人免费开放,全年免费接待游客累计15万人次,减免门票450万元;《镇海旅游护照》发放工作持续推进,目前累计发放6500余人次,新老镇海人一卡在手便可畅游镇海。
“镇海旅游起步晚,基础薄弱,但近几年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短短几年实现大跨越。”区风景旅游管理局负责人说,旅游使社会更繁荣,让生活更美好,展望未来,我区旅游业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旅游业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吴 巍 通讯员黄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