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最好由家长启蒙
尹幼明指出:“事实上,性教育最好始于家庭,但问题是,多半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孩子为何不愿对最亲最近的父母倾诉“让人脸红的那点事”?尹老师说,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
对家长而言,对孩子的关心莫过于孩子最想吃什么,成绩怎么样。而孩子最想聊的话题却是上网、游戏和早恋。
有关专家曾对初中生进行了一组调查,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调查数据显示,22%的家长表示反对中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61%的家长担心孩子会交友不慎;只有8%的家长赞成孩子与异性交往。而学生中,20%的男生表示渴望接近异性;40%的女生表示渴望接近异性;17%的女生有比较喜欢的男生;36%的男生有比较喜欢的女生。
尹幼明说,家庭性教育必须以尊重、信任、平等为前提。原则是,不要简单地跟孩子说不行,而是要正面告诉他们什么是可行的。具体来说,家长应该重点抓住三点:
一是家庭性教育一定要自然大方。
许多两三岁的女孩子会问,“为什么爸爸和哥哥可以站着‘嘘嘘’,而我不能?”聪明的妈妈,会让女儿模仿哥哥站着尿尿,尝试一下,结果当然是女儿尿湿了裤子,但是她还是不明白原因。妈妈就把茶壶灌上水演示给她看,拿茶壶嘴儿作比喻告诉她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孩子就懂了。
尹幼明说,家庭性教育千万不能还没开口,自己先红了脸支支吾吾,要用平常的语气讲述,拿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比喻,这样可以打消孩子的好奇心。
二是家庭性教育要抓住契机或者创造机会进行。
小学五年级的小明上了青春生理课,问爸爸“什么是遗精”,爸爸显然没有心理准备,只能随口回答:“就是尿尿。”虽然儿子没有追问,但孩子疑惑的表情让他觉得这样回答不好,于是告诉了妻子。小明的妈妈是个老师,她也觉得丈夫回答欠妥,一直找机会纠正。有一次,她给自己的学生上完“第二性征”课,回来就问儿子,想不想再听一下上课的内容。儿子感兴趣,母亲就解释道,“遗精”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表示孩子正在长大成熟。“所以如果你遗精了,一定要告诉爸妈哦,儿子成人一定要庆祝一下的!”
尹幼明说,家庭性教育要像及时雨一样解答孩子的困惑,显而不露地把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养料”有效地输送给孩子,告诉他们这是最自然的一步,每个人都会经历。
三是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读高中的女孩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查,竟然怀孕了。母亲辗转一夜后做出了决定。第二天,她陪女儿到医院,用自己的名字给孩子做了人流,并且以阑尾炎手术为由给孩子请了20天假。她瞒住了所有的人,包括女孩的父亲,也没有去惊动那个惴惴不安的男孩。
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母亲和女儿推心置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自己喜欢的男孩,我也以为会在一起,后来才明白,那只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也不知道还会遇上你父亲。”母亲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儿,不能一叶障目,葬送了自己的梦想。
20天以后,女孩正常上学,和男孩约定,如果大学毕业后还觉得合适,就在一起,然后把所有精力转移到学习上。两年后,他们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尹幼明说,孩子出现问题以后,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不要把孩子钉在耻辱柱上,要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孩子才有回头的可能。记者 易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