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镇海区7年来开工保障性房源43万平方米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1月26日 16:17   【 】 【打印
0

  镇海新闻网讯(记者李健 顾闻)今年以来,我区按照解难创优任务要求,围绕“住有所居”这一目标,以深入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由区领导牵头,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圆满完成住房保障建设任务。

  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出发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区委、区政府解难创优、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几年来,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7年近7000户家庭受惠

  保障性住房一头连着城乡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历届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今年,区委书记薛维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魏祖民在督查保障房建设时多次强调,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千方百计抓进度、抓质量、抓配套,不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2005年以来,我区已累计新开工各类保障性房源43万平方米,建成投用17万平方米;通过实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解困房、限价房政策,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6831户因此受益。

  2012年度市政府下达给镇海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目标是: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3万平方米、600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550套。截至目前,我区基本完成年度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古塘丽景四期已于7月开工,新开工公租房602套,完成目标的100.3%;新增经适房550套,完成保障计划的100%,均如期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东邑阳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形象进度完成70%,计划年底前完成主体结构结顶,2013年底竣工,届时可提供各类房源近1500套;古塘丽景四期可提供房源1100余套。

  在大力推进保障房源建设基础上,我区采取单独建设、向市场购置住房、将拆迁安置房等房源转为保障房源等方式,多渠道落实保障房源。

  经适房解困房帮大忙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缺少了一个重要基础。

  去年,对28岁的小郑来说不同寻常。这一年,他如愿搬进金丰阳光小区,并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喜结连理。“这个婚结得不容易。”他母亲感慨,“过去一家人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儿子的婚事一拖再拖。经济适用住房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当时不到3000元的房价,只花了20多万元就住进新房子。换成商品房,我们想都不敢想。还是政府的政策好。”作为最早一批入住金丰阳光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的住户,原白龙社区居民黄先生说。

  自2004年实施三年一轮的经济适用住房、解困房政策以来,按照三年一轮、一次申报、逐年分批解决的原则,我区已完成两轮经济适用住房、解困房销售,安排解决经济适用住房、解困房726套,总计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六房”并举 多层次保障

  近年来,我区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相继出台《镇海区廉租住房实施办法》《镇海区经济适用住房实施办法(试行)》《镇海区解困房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制度。

  “目前,我区已建立起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解困房、限价房、人才公寓、农民公寓‘六房’并举,保障政策覆盖中低收入家庭,并将引进人才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房管科负责人介绍说。

  根据住建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和《宁波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我区正着力探索将住房保障重心向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转移。预计到2014年,我区将基本构建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其他保障方式为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同时,我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解困房实施办法也在逐年完善,受益群体覆盖面不断壮大。

  针对没能达到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标准的困难居民,今年我区继续实行以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形式作为重要保障方式。全区1285户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累计发放补贴610万元。

  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是镇海区“实施民生保障改善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根据要求,在新开工建设古塘丽景四期,续建东邑阳光项目基础上,今年我区将完成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细则的制订。到2014年,实现古塘丽景四期、东邑阳光两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竣工交付,继续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编辑: 陈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