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慈溪胜山罗氏后人将最近编修完成的《埋马罗氏胜山支谱》捐赠给天一阁。至此,天一阁家谱“六百大军”中又新添了一员。
天一阁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袁芳芳难掩喜色:“越来越多的市民将新修的家谱捐献出来,这大大充实了天一阁藏品的规模。”记者了解到,新修家谱在天一阁近年来征集到的文献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历经3年修家谱
按民间风俗,宗谱一般为“10年一小续,30年一大修”。但是,修家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埋马罗氏胜山支谱》主编罗映学告诉记者,为修家谱,他查阅了很多史料,历时3年,多方走访。
罗映学最早萌生编修家谱的念头,是在20多年前,“我在帮族侄修房时,从一角落发现上谱,这才有了这个想法。”
历史上,埋马罗氏曾二修家谱。“一次是在道光八年(1828年),另一次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据罗映学考证,“埋马罗氏始祖万八公为慈邑罗江九世。仅南宋一朝,罗江罗氏出进士24人,被明州府志称为‘四明望族’。”
昨天的捐赠仪式上,罗映学自豪地表示:“我们这是草根家谱进入天一阁啊。”
民间兴起“修谱热”
记者了解到,天一阁目前共收藏家谱600多部,涉及100多个姓氏。
“民国鄞县通志馆为编修《鄞县通志》,征集了数百种鄞县的家谱、宗谱,后移交给了天一阁,成为天一阁藏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宁波天一阁方志馆副馆长龚烈沸告诉记者,此后,一些藏书家在捐书的同时,也会捐赠家谱。
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民间开始兴起‘修谱热’。”龚烈沸说,“这些年来,普通市民捐赠给天一阁的家谱达到了几十种。”
在龚烈沸看来,修家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本好的家谱能反映姓氏起源、祖群迁徙、人口繁衍、社会背景等诸多信息,“具有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修谱热”兴起是种必然
对于民间悄然兴起的“修谱热”现象,龚烈沸认为,当物质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就有了更高的文化需求。而这种文化需求有一部分就体现在追溯家族历史上,“修家谱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家谱其实回归到了两个最原始也最本质的问题:‘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龚烈沸表示,在人们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家谱热”的兴起也成了一种必然。
正所谓“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国史、方志和家谱这三个构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延续下来的重要支撑。”龚烈沸说。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修的家谱也增加了一些时代赋予的特点:内容更加翔实、男女平等入谱、图文彩色印刷等。(记者梅薇通讯员应芳舟)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