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早上7时,天气有转晴迹象,这让55岁的朱阿伟宽心不少:自家40多亩雪菜,正是收割旺季,如果阴雨天气继续,这收成要泡汤了。
守在田头,朱阿伟和妻子开始张罗当天的活。
“等下让工人们抓紧把这十几亩收割了,工厂等着要呢。”
“今天土比较松,割的时候要注意力度,不能带泥,否则这菜堆在一起容易烂。”
向妻子交代完,朱阿伟骑上电动车,往镇上驶去,明天要装车进厂,他要联系货车。“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收割雪菜,找人找车得提前打招呼。”
冷风从耳边吹过,老朱不时收收衣领:“天气冷了,得抓紧收割完,把地整出来。”
在咸祥镇球东村,朱阿伟是个“名人”,因为在这个雪菜村,他种雪菜将近二十个年头,从最初的10多亩到如今的40多亩,他这个“雪菜大王”越当越大。
“我们球东村,数阿伟种的最多,凡是种菜的‘疑难杂症’,没有他不懂的。”朱阿伟的田头,时不时有当地村民走过。
这几年,朱阿伟种雪菜赚了不少钱,原因可简单归结为两点,一是技术,二是订单。前些年,种植雪菜全靠手工。这两年,技术、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外加订单农业模式的推广,让朱阿伟这些雪菜种植户再也不用愁销路了。
“地里产多少,工厂包收,没后顾之忧了。”朱阿伟乐呵呵地说。刚种雪菜时,为卖个好价钱,朱阿伟经常要早起去镇上的菜市场摆摊。回忆起那段辛酸的经历,他连连摇头。
中午时分,成捆成捆的雪菜堆放在田头,这不禁让朱阿伟有些兴奋。毛估了一下,今年每亩的产量在1万斤以上,按每斤0.23元出售,能有9万多元收入,除去人工、化肥等支出,净收入相当可观。
当农民苦,钱来得不易,但在朱阿伟看来,种雪菜还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门路。虽说这些年化肥、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涨,比如80斤的尿素从42元涨到了120元,收割的人工费也从每斤0.025元涨到了0.05元,但随着收购价格的提高,也基本消化了这些成本。
这段时间就怕下雨,一下雨菜就没法收割。望着天,朱阿伟扳着手指算起来,如果天气好,这40多亩雪菜再过一周就能割完。接下来,就得抓紧时间平整土地,种稻、种西瓜,靠这些每年他能多赚好几万元。 “阿拉农民,得靠农田里掘金。”说这话时,朱阿伟略带骄傲。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