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象山港大桥今天凌晨正式实现全面通车。在建设的四年里,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经济形势变化起伏,象山港大桥始终面临巨额的资金压力。作为融投资主体的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积极发挥国有融资平台的作用,克服重重困难,筹措60亿元建设资金,确保大桥顺利施工———
象山港大桥如何破解融资难题
启动之初即遇资金短缺
象山港大桥是浙江省首个获批的政府还贷高速公路项目,在可预见的收费期内还本付息缺口较大,还本付息难以预期,银行自然不肯轻易放贷,这让象山港大桥在启动初期就遭遇了融资难的问题。
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是宁波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投资建设的又一座特大型跨海桥梁。在政府的支持下,宁波交投绞尽脑汁,挖掘可供担保的资本资源,利用公司拥有的股权、土地质押作为担保或反担保,拓宽融资渠道。
2008年至2009年,在象山港大桥项目筹备和启动最为关键的两年中,国际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不期而至,工程建设成本骤然上升,融资成本和风险增大,严重危及到象山港大桥及其他多个在建、拟建项目的资金供给。
在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协助下,处于困境中的宁波交投从企业境外融资、合作建设、招商引资,到运作实现企业债券、信托计划、中短期融资券、融资性售后回租等直接融资方式,走过了一条坎坷艰难的融资道路。到2009年,在落实象山港大桥投资优惠政策的过程中,象山港大桥及接线项目通过土地质押获得贷款,从根本上缓解了项目启动资金紧张的局面。
银团“保举”挖到“第一桶金”
回想起那段时间的工作,直接参与融资工作的宁波交投总会计师朱梅感慨万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工程报批一定要落实资金来源,但是到了2009年春节前象山港大桥的银行授信还没有确定。朱梅回忆说,春节前公司班子领导、宁波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连续往北京跑,忙得家里年货都没时间准备。正月初八上班第一天,国家开发银行总行项目审查局的负责同志就赶到宁波,对提供质押的土地进行审查。
“当时觉得工作节奏太快,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过年的时候都在琢磨融资的事情。但是大家一想到我们筹到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大桥上,就又有了动力,也特别有成就感。”朱梅说。
最终国开行和另外三家商业银行组成银团共同为象山港大桥提供了授信,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在拿到授信的基础上,宁波交投趁热打铁,把银企关系的建立与巩固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构建多层次的银企合作关系,推动银行负债向核心银行和紧密型银行集聚。2009年,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上升至AA+,有效提高了公司在资本市场多渠道、低成本融资的能力。
内部“挖潜”渡过难关
2011年底,象山港大桥建设再次遇到寒流,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暂停了贷款发放,工程几近停工。事实上,当时的情况是几乎所有在建高速项目都放缓了建设进度。“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空前的压力激发了宁波交投的斗志。
一方面财务部门加大融资力度,挖掘集团内部可用资金,将集团内部可调度的资金全部挖掘出来用在工程建设上。对外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争取协议银行之间丰歉互补,推动有能力放贷的银行在授信合同框架下多放款。
另一方面,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宁波交投的融资团队从签约银行到保险资金,从短期融资券到中期票据,办法想了个遍。在最紧张的时候,为了不让工程受到影响,他们和施工单位一一协商,在施工单位条件许可并且自愿的情况下,宁波交投以承兑汇票的形式支付工程款,化解资金紧张的难题。这样的做法不仅在宁波史无前例,就是在全省也十分罕见。
最终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一个冬天,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融资高峰。数据显示,仅2012年上半年,宁波交投就筹集资金77亿元,确保了包括象山港大桥在内的各项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记者 包凌雁 通讯员 朱海燕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