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市心理卫生协会昨天公布的《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本市有14%小学生和13%中学生因为种种心理问题,在学习、伙伴关系及社会适应方面存在困难。调查还显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和学生缺乏应对“成长烦恼”的技能是主因。据了解,这是我市继1993年之后再度启动学生心理健康的大样本调查。
本次调查在鄞州、奉化及慈溪三地的中小学展开,调查问卷包括家长和学生两部分。
调查发现,本市14%的小学生和13%的中学生因为各种心理问题,在学习、伙伴关系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困难。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男同学为18.8%,女同学10.7%;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男同学16.2%,女同学11.4%。
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上。其中,12.3%的小学生和11.4%的中学生存在情绪问题,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抑郁或情绪不稳定。学生行为问题又可细分为多动行为和不良品行问题。多动行为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过分顽皮,容易冲动等症状。品行问题包括撒谎、偷窃、打架、欺负弱小等行为问题。7.3%的小学生有多动行为,7.2%的小学生有品行问题。8.8%的中学生有多动行为,4.4%的中学生有品行问题。
调查表明,女生情绪问题发生率较高,而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相对高些。
负责调查的市康宁医院儿少科科长张文武说,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父母过多的严厉惩罚、母亲的过分干涉、学生成绩差、家庭不和睦、采取回避或幻想方式解决问题,或采取忍耐的方式解决情绪痛苦,这是导致学生情绪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儿童心理专家胡珍玉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根据环境和成长需求,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父母、教师支持,儿童才能逐渐学会控制行为、解决问题的技巧、情绪恢复的能力,避免在遇到困难时感到压抑和挫折等痛苦情绪。(记者蒋炜宁通讯员曾蔚)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