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一不从,四德缺一德。因妻丁氏不守妇道,凡事不忍不让、多嘴多舌、搬弄是非,虽经劝解,恶总是难改成善。本人在外经商,原指望丁氏替夫行孝,结果适得其反。近日又因家中琐事搞得鸡犬不宁,无奈特书休书一纸,并将丁氏送还丁门,日后听凭娘家发落。男方老少均不干涉,为防生变,立字为据。”
这份清咸丰五年的休书,和300多份古代婚书一起,保存在我县书法家钱敏欢的家中。说起自己6年来收藏婚书的故事,钱敏欢感慨:“收藏到这些婚书,真的不容易!”
因为找老纸与婚书结缘
钱敏欢喜欢练书法,他知道,用老纸写作品更容易出笔墨效果,便经常到旧书店、地摊、特价书店寻找老纸。6年前,在一次寻找老纸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份清乾隆年间的大红婚书。
这份婚书用纸考究,书写规范,金色图案,极富喜庆色彩。钱敏欢打开婚书,竟有近30厘米宽1米多长,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就把它买了下来。
买回这份婚书后,钱敏欢仔细阅读文字内容,隐约觉出这是一份男方向女方的求婚书,他脑子里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应该还有其它内容的婚书,可否把民间现存的古代婚书都收藏起来?”他被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随即又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去努力试试。
这里说的婚书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结婚证书,而是指自唐代以来以一定的礼节达成婚姻关系所必需的各种文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这种婚书便停止使用。作为一种私密性很强的个人婚姻凭证,婚书一般不会流传到市场上。况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纸质的婚书早就破损不堪,抑或随着老人家的去世而被丢弃了。上哪儿去找这些“老古董”呢?
钱敏欢把目光瞄准旧书摊,也许,在一些旧书里,会夹着婚书。从此,每到一地,钱敏欢都要往当地的旧书摊跑,并委托那些旧书摊经营者帮助留意,发现婚书马上与他联系。
钱敏欢说,每一份婚书的背后,都有一个收藏故事,每一份婚书到手都不容易。购买的价格也不一样,有些摊主很爽直,随便给点钱,就能把婚书拿走,有些摊主会趁机抬价,一份婚书要花费5000多元。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