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演人员在后台准备出场。
2月25日,天刚擦黑,西周泓赢村周家老祠堂里,锣鼓铿锵、丝竹悠扬……村里村外的老老少少早早占据了“有利地形”,把小小戏台围得密密实实。台上,京腔婉转、越音袅袅,十余位农家戏曲“票友”粉墨登场,赢得阵阵“满堂彩”。
“那不是开理发店的何美娟么?咋成了‘九斤姑娘’啦!那身段、嗓子活脱脱是16岁的小姑娘,哪像40岁的。”柴溪村的革会林和小姐妹说着。可不是么,只见“小九斤”俏生生立台上,顾盼生辉、婀娜多姿,十只桶名一通报,台下掌声、喝彩声不止。从芭蕉赶来的“粉丝”也按捺不住了:“那箍桶匠是我们村赖雪敏女扮男装的呢,唱的也不比专业演员差。”
最开心的还是各村的老人了,眼瞅着台上一幕幕花团锦簇、才子佳人,满脸笑容乐呵呵。泓瀛村老人周绪美告诉记者:“唱的好、演的也不错,看着多喜庆,老少都喜欢,该多演几场。”
最忙的要属演出主要负责人周莎莎,化妆、服装、配乐、道具……整个后场,这位身着红蟒袍、头带状元帽的大姐忙得脚不沾地。“还有个压轴的折子戏《送凤冠》,到时我要演王玉林。”周莎莎一面提醒演员试用无线麦克风,一面调整戏服上的腰带。
据介绍,演员都是各村的戏曲“票友”,伴奏的乐队也由各村爱好者组成。2005年,随着西周戏曲协会成立,每周三、六成为会员们一展风采的时刻。近年来,协会会员已达到了近40人,伴奏乐队,服装道具等也陆续齐备。
“独乐不如众乐,近两年,每逢节庆,大家都会在各村举办戏曲汇演义务演出,反响挺不错,这次是新春第一场。”周莎莎说,“以后农闲、业余了还要多多排演,就图大家一乐呵。”(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周密益 董爱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