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奉化 正文

一份珍贵的清代奉化民间提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03日 08:32   【 】 【打印
0

  说到清代提案,人们自然会想起古代官员呈报给皇帝的各种奏本,其中相当部分是对皇帝安邦治国的建议。清代皇宫中的提案类资料,目前在国家有关档案机构中仍有大量保存,但有关清代地方民间提案却罕有报道。近来笔者发现了一份清代光绪年间奉化县秀才蒋能璇进呈给当时知县或县政府的提案手稿。提案针对当时奉化县水利设施荒芜,水道不通的情况,提出了治理想法和建议,题目叫《拟修奉化水道策》。

  在提案中,秀才蒋能璇认为,当时奉化气运之衰源于三害,即城垣的变更,河道的淤塞,驿路、津梁的荒芜和颓坏。而这三害又源于七患:首先是县城城墙木结构部分更之以石,致使县脉受伤;二是至东钱湖的水道被阻截而不能流通;三是跨江桥经常洪水泛滥;四是内河无法航行;五和六分别是常浦、栗树塘两处水利设施长时间废弃,河道淤塞严重;七是西溪桥颓坏,行人往来非常不便。认为只要根除此七患,则奉邑可兴。而要除此七患,为久长远大计,决不能图一时之方便,措手而奏功。建议只有将东北河道疏通,从庆登桥南方胜碶开始至芳杜州北江可设“五坝”,以达上河。而坝与坝之间的水道,或濬深河床,或拓宽溪道,或修高石桥,等等。通过这种种措施在疏通水道的同时,更是培育了城垣之气。那为什么首先必须考虑城垣呢?蒋能璇认为,从风水学出发,“盖城垣犹人心也,人心灵则百脈通,百脈通则元气足,元气足则万事兴矣”。

  但当时奉化“时事艰难,民生困苦”,经济十分萧条,要采取上述根治措施难度很大。为此,蒋秀才提出“不若先立碶石以蓄水,至设坝通行,以待将来”,而尤其要紧的是将西溪桥和栗树塘两处古驿道翻旧为新,且“再留余地为设埠停舟处”。这样必然吸引台州和温州的商贩过来,形成集市。而集市形成,市场自然兴隆。如果还有困难的话,“可以拆跨江桥二十四洞之石”作为急用,在跨江桥处恢复舟渡。

  针对当时奉化经济面貌贫弱,水利设施剥蚀殆遍的情况,作者认为,这虽然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一举能够改变者,实依赖于人。为此,文章开篇之初就将奉化与邻县宁海作了比较,认为本来宁海基础还远不如奉化,现在宁海自黄墩以至城河,设坝三十六,而文运财源已蒸蒸日上。通过与宁海欣欣向荣的现状作对比,进一步彰显了奉化应尽早行动起来,改变家乡面貌的迫切性。

  纵观全文立论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既提出了问题,又提供了解决办法。并且鉴于当时奉化“土瘠民劳”、财力不济的情况,认为奉化水道问题一时还无法彻底解决,于是就提出了近期和远期两种解决办法。

  查阅有关材料可知:蒋能璇,又名蒋丙章,字玑平,号玉庆,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卒于光绪廿九年(1903),奉化蒋葭浦人,增贡生。从文中可知,作本提案时作者还十分年轻,由此推断当时所描述的奉化县景况,当在1890年前后。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