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旅游购物成消费侵权“重灾区”维权不易
据了解,与前文中提到的像谢小姐、傅先生那样的经历,在整个国内旅游行业中并不鲜见。
仅前段时间,国内就连续发生了多则与此相关的新闻:西安马女士“云南游”购玉镯,差价高达10倍;台湾导游收取高额回扣;“香港游”只顾安排购物未安排酒店,导致20多名游客夜宿大巴……
导游变成了导购,旅游变成了购物。这样的事件让消费者很不爽。然而,消费者维权却大多很难。“很多游客只是在网上发发牢骚,真正向旅行社以及相关部门投诉并成功做到‘足量’维权的人并不多。”曾在旅行社工作七八年、如今已离开旅游行业的资深旅友洪波认为,因为事发异地,再加上导游运用手段不留痕迹,精心铺线,诱导游客掏钱,很多细节存在取证难。
“有明确造成游客损失的,游客可向合同关系旅行社所在地相关部门投诉维权。然而在旅游途中购物,许多都是没有发票的不规范行为,即使消费者投诉,也可能拿不出有效证据。这种情况下,维权很难。”北仑区旅游质监所副所长朱静表示。
探因
消费者须防“低价团”陷阱
面对旅游购物中发生的种种消费侵权事件,在追究其原因时,有人将此归因于“异地报团”,也有人归因于消费者“未选择好旅行社”,还有人归因于导游的道德品质问题,更有人归因于行业“潜规则”。而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旅游业内人士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则特别指出,旅游爱好者选择出游项目时,必须提防“低价团”中暗藏的风险。
记者了解发现,在前文中提到的谢小姐等12名员工的西双版纳3日游中,谢小姐他们确实没有选择向宁波本地的旅行社报团,而是和云南当地旅行社单向联系,而从他们公开的团费情况来看,此行12个人的团费只需6000元。这也就是说,每人只需花费500元,便可在云南畅游三天,游览的还是知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价格确实诱人。此外,在傅先生投诉的那起旅游项目中,据傅先生事后自己打探,其一行30人当中,有小部分属于在有人退团情况下,以较低价格临时报团。“团内最高价与最低价有将近一半差距。”傅先生说。
“一般情况而言,旅游线路价格和旅游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关系。”位于海曙区的一家大型旅行社负责人透露,旅游价格由餐饮标准、购物次数、游览景点等决定,餐饮标准、住宿标准高旅游价格就高,购物次数多、游览景点少,旅游价格就低。同样的线路,价格可便宜几百元,但线路中增加几个购物点,虽然价格上得到实惠,但是直接影响了旅游的质量。“春节期间低价团不多,像傅先生的遭遇,很可能是由于该旅行社为临时补缺降低团费,因此拉低了整体价格,才导致后来需要加大自费行程,加重购物。”
“低于正常成本的‘惠民’价格,是低价旅游陷阱的一贯伎俩,游客报团时应当谨慎。”甬城多位资深旅游人士提醒市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