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山遗址(王松国 摄)
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余姚鲻山遗址堆积层次与河姆渡遗址相同。墓葬、灰坑、水井均有发现,干栏式木构建筑遗存保存相对完好。且可清楚区分早晚关系和技术特征明确的三个单元。第一期打桩立柱式,建筑特点是均用仅加工桩尖的圆木桩直接打入淤泥软土中,深度均在1米以上,建筑形式属长排式房。第二期挖坑埋柱式。作为干栏式建筑基础的承重柱,用材大加工精,规模宏大,营建讲究。第三种柱础未见明显的柱坑,用板木交错叠累。
鲻山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夹炭陶、夹砂灰黑陶为主,多见釜、罐、盆、盘、钵。木器主要有木筒、木耜、木铲、木绞纱棍、木锤、木夯、木拖舟等。骨(角)器主要有骨镞,骨凿,骨锥。象牙鸟形圆雕匕造型优美制作精巧。
鲻山遗址燧石质打制石器的发现丰富了河姆渡文化内涵,也为河姆渡文化中骨、角器的制作加工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而遗存的干栏式建筑使我们对河姆渡文化中干栏式建筑的营造技术、工艺特征、发展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