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梁弄老街的茶亭茶馆 至今一些山区老人仍记忆犹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6月16日 07:35   【 】 【打印
0

  梁弄老街

  梁弄老街,自北至南,穿镇而过成“Y”字形。地面由鹅卵石铺成,已被踩踏打磨得光润圆滑。从黄氏横街祠堂向南而行,至三岔路口东西走向分两街,东南为晓岭街,西南为上街。

  老街最热闹地段是牌宪头。牌宪往南近20米即为三岔路口,两街会合,人流集中为一处,自然成为市面最兴旺的地方。明朝年间,梁弄人黄肃得中进士,官至湖广兵备副使,进阶朝列大夫,加一级二品,赠通奉大夫。于是在老街中段叫转桥基的地方,建造坐西朝东四柱三门牌宪一座,并骑路建二柱石坊,南北各一所,成为一个壮观的牌宪群。四柱牌宪二层重檐翘角,雕刻精美,横梁上镌刻:“明成化戊戌进士黄肃”。此处即称为“牌宪头”,沿袭至今。而后黄氏在牌宪东首建造牌宪祠堂,内设戏台,四时八节都有演出。每逢庙会,牌宪附近,三岔路口,更是人头攒动,人流如潮。不知从何时开始,牌宪头便有了茶亭和茶馆,成为老街一处令人瞩目的人文景观。

  据镇上老人回忆,茶亭在牌宪南侧。亭内一侧放着几只盛茶水的小斗缸。附近放着三四只有柄的竹筒,供人舀茶喝水。另一侧角尺形放置二根石凳。墙上挂着草鞋、竹箬凉帽和灯笼。茶亭临街正面内墙上方的一个佛龛,供奉着三尊菩萨,以祈庇佑入亭饮茶者一路顺风。茶亭不仅冷天供热茶,热天备凉茶,而且还在酷暑天特置“牛精露”茶。茶亭值茶者叫阿毛,人们都叫他茶亭阿毛。以后就有毛大妈专事茶亭供茶。

  一般茶亭都设在偏僻的山道、路边、渡口,在街中心立茶亭实不多见。但梁弄老街牌宪头立茶亭,倒也是因地制宜,颇有意思。梁弄作为姚南商贸重镇,店铺林立,是为山货集散中心。来梁弄赶集者,多为来自岭顶、岗头的山民和附近沿山而居的农民。远路的山民顶星星、踏月色,半夜挑着山货来赶梁弄早市。换回生产用具和大米等生活必需品,有的还要积攒钱去还债,因此都赶时着急不敢懈怠。大岚人翻羊额岭、下官人爬大岭、晓岭人登斤岭到梁弄后,便急匆匆奔到茶厂、笋行、竹木行、杂货栈将挑来的货物卖掉,然后又赶紧购物返程,不少人家里还等米下锅呢!这些跑了几十里山路口干体乏、在梁弄又无亲无眷的山民,便会相继光顾茶亭。在石凳上稍坐片刻,舀茶解渴,养神息力。这时,有的人会从衣袋里掏出几个又燥又硬的“麦果”嚼起来,用茶水吞咽充饥。有的人脱掉洞穿筋断的草鞋,坦然地从墙上取下一双新的换上。偶尔遇上下雨,没带雨具的人便会拿一顶竹箬凉帽戴上赶路。亭小人多却也不甚拥挤,因为大家都很“识相”,知道前客让后客的道理,喝完茶便赶紧离开。至今山区的一些老人们说起牌宪头茶亭,仍记忆犹新。

  茶馆在牌宪北首,共2间。一间店面内长条板桌、木凳分列二排,另一间垒置茶灶。老虎灶上一字儿搁着几把长嘴大肚铜茶壶。茶馆主人姓黄,人称茶馆阿三。肩搭一块白花花抹桌帕,见有客人进来,一手扣着铜壶,一手托着茶具跑过来,嘴里吆喝着:“火热滚烫茶来了!”那些老茶客手捧古色古香的紫砂壶,先打开壶盖闻一下扑鼻的清香,然后茶汤入口,细细品味,一副怡然悠哉的神态。正所谓“品罢手工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

  茶馆与旁边的茶亭不同,来喝茶的一般都是身边有几个“活水”铜钱、有饭吃的人。有社会上的乡绅,有经商的生意人,有临时出来透气消闲的,也有专门来临市面探消息的。“梁弄吉镇亦何有,仙茗白泉甘胜乳”。梁弄茶好水好自然也吸引许多外地客人,慕名前来品尝者络绎不绝。茶客们几口茶落肚,话匣子一打开,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大到天下风云,世事变迁,小到城乡逸事,人间悲欢,邻里趣闻……全都在品茶中悄悄地互相交流。

  梁弄十里八乡每遇民间有事争执,双方也会约定一起来茶馆,请当地有威望的乡绅调解裁决。于是“有事体明早到茶馆里去讲”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一些民间艺人也常会到茶馆说书、唱戏,供茶客欣赏娱乐。街上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有姓黄、姓姚的两位青年曾在茶馆里唱越剧。后来才知道这二人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显而易见,茶馆一度也是革命者活动的场所。三五支队北撤后,贴在牌宪上的“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书”虽已被人撕掉,但在茶馆里却悄悄流传着“朱之光同志(四明工委负责人)还在四明山”。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知道共产党还在,便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茶馆作为人们休闲的地方,有人一坐就是半天,甚至一天。据说茶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你的茶壶盖子还盖着,即使人离开茶馆一两个钟头,茶馆照样为你冲水续茶。因此一些老茶客往往乐此不疲,许多人济济一堂,茶馆总是热热闹闹的。

  解放后不久,老街里的茶亭和茶馆便停止了经营。但时至今日,一些山区老人却仍对它记忆犹新,津津乐道。□张国源

编辑: 郭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