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珍老师在后海塘小公民俱乐部里给孩子们上课。薛丛川 王慧珍 摄
人物
“我的梦想是当老师,希望能教出更多的好学生”、“我的梦想是做医生,这样就可以给家里人治病”、“我的梦想是想做一名歌手”……与室外的气温一样,位于招宝山街道后海塘金属园区的新镇海小公民俱乐部里热火朝天。课堂上,退休教师李晓珍一抛出“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坐在台下的20多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自己心中的梦想。
这个暑假,镇海有100多位退休教师,像李晓珍老师一样放弃休息时间,冒着酷暑奔走在校外图书室及假日学校等多个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阵地,义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设辅导课。他们都是镇海“夕阳红”爱心服务团的成员。
薛丛川 陆灵刚 钱婷婷
退休后见不到孩子们很失落
在李晓珍老师的《我的梦想》主题班会课上,孩子们的发言很踊跃。李老师告诉记者,为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理想,有着30多年教龄的她,足足准备了两天时间。
四年前,李老师退休下来后就在家带外孙女。两年后,外孙女会走路了,李老师便空闲了下来。而此时,李老师心里一直存在的失落感也愈发强烈。
“与孩子们相处了一辈子,现在退休在家后,见不到他们,很寂寞。”李老师说。
后来,经人介绍,李老师来到了新镇海小公民俱乐部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上课。
课堂、黑板、讲台以及一双双求知的眼神……
李老师说:“当我执起教鞭的那一刻,我感到又回到了以前的时光,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虽然是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实施素质教育,但李老师依旧像以前在学校教书一样,兢兢业业,做好备课,设计好教案。
暑假期间,有16名退休教师来新镇海小公民俱乐部上课,开课内容有学说宁波话、作文、算术以及吹笛子等兴趣特长课。听课学生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多的时候,有50多名学生来听课,教室都坐满了”。
老伴患癌住院 依旧心系假日班
在课堂上,除了李晓珍老师上得起劲,还有一位身材娇小的老人也忙个不停。调动课堂气氛,监督课堂纪律,辅助李老师上课……她就是“新镇海小公民俱乐部”的负责人李政权老师。
2010年,招宝山街道在后海塘金属园区创办了“新镇海小公民俱乐部”。退休后一直在家义务帮助外来务工者照看子女的李政权老师,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俱乐部的负责工作。“这些年,来镇海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打工者的孩子没人照看,看着怪可怜的。”70岁的李政权老师说。
于是,在区教育局关工委的动员下,很多教了大半辈子书的老师们,又回到熟悉的课堂。
然而,在创办初期,生源成了最大的问题。前来参加学习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多,很多家长不知道这里有假日学校或者不相信有免费给孩子上课的好事。
为此,李政权老师便从招宝山街道关工委拿来附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名册,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或者登门造访,向家长解释,让孩子们来假日学校学习。
作为假日学校负责人,李政权事事亲历亲为。排课程、立规章、写计划总结……她都一肩挑。其他退休老师只是按照课程周期来上课就行,但她每节课都到。
“假日学校开办到现在,第三个年头了,我从来没有落下一节课。”李政权说。
今年7月,正值假日学校的暑假班开班之际,李老师老伴的食道癌又发病了,住在宁波城区的医院内。
一边是自己的爱人,一边是自己心系的孩子们,李政权作出决定———两头跑。每到周一、三、五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李老师就从镇海的家里出发,先到假日学校照看孩子们,等到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她又独自坐着公交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医院照顾老伴。
在这个酷热异常的夏日,李老师拖着她那小小的身躯转辗于学校和医院之间。
除了在假日学校,李老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怀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由于一些外来工长期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再加上孩子们自我约束不够,放松了学习,所以一些孩子在校便成了“学困生”。
为了帮助这些“学困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成绩,李老师把他们拉到家里来进行义务辅导。在平日里的晚上以及周末,李老师的家里总是门庭若市。
有人问李老师,你一把年纪了,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此,李政权老师便从招宝山街道关工委拿来附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名册,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或者登门造访,向家长宣传。家长们一听,有这等好事,这正解了暑期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于是便纷纷把孩子送到假日学校。
耄耋老人四次住院 常言“小车不倒只管推”
骆驼街道的退休教师罗昌兴,虽然已有82岁高龄,但他依旧守在骆驼街道校外图书室的管理。
“我教了40多年书,发现孩子们读课外书的时间太少了。”罗昌兴认为,对孩子来说,课外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长时间不看课外书,孩子的知识面就会变得狭窄,不利于今后学业等各方面发展。
1998年,罗昌兴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退休教师,他们共同筹划建立了校外图书室,16位退休教师共同出资购置了200余本课外书籍,借用骆驼中心学校的两间教室,每逢节假日,免费让孩子们来此阅读,他们则轮流进行管理。
可图书室的发展并不如预先想象的顺利,因为课外书籍选择余地不大,阅读环境相对简陋,开办之初,图书室里总是冷冷清清,但退休教师们并不气馁,辖区远近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他们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是否有孩子来借阅,图书室都确保按时开放。时光荏苒,退休教师们逐渐走向高龄,不少人还搬到招宝山城区和宁波市区居住,但当年的约定却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底。
岁月积淀了罗老师厚实的人生,但也让这位老人的健康状态一年不如一年,仅在2010年,罗老师就重病住院四次,但他依旧牵挂着校外图书室。与罗老师携手坚守管理员岗位的爱人洪菊凤老师,身患内分泌脑腺瘤,但不顾病体坚持工作。
两位老人说:“我们是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是我们一辈子的责任。”
15年来,骆驼校外图书室的阅读人数已超13万多人次,藏有图书1万余册。
桑榆未晚 夕阳正红
位于澥浦镇余严村的校外图书室,常年书香沁人、温馨和谐,作为图书室负责人的刘明康老师和十余位志同道合老教师们一起守护着这方小小的天地,使它成为当地青少年及新澥浦小公民喜爱的“校外乐园”。
2009年,从澥浦镇文化站独立出来的镇关工委校外图书室,仅有24平方米。空间的局限约束了图书室的发展和青少年的阅读人数。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敞明亮、绿色健康的阅读及活动场所,刘老师主动与各部门汇报、协商,将图书室扩展为集免费阅读、借书、活动、比赛和无偿家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假日活动场所。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镇海的文化与历史,刘老师每年都会组织这些孩子前往镇海海防遗址、中国防空博览园以及驻甬部队基地开展夏令营活动。
校外图书室办得红红火火,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前来参加。而且对于他们,刘老师特别注重加强安全教育,如防溺水、用气用电以及交通安全等。
“从2009年创办至今,澥浦镇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例学生因意外事故伤亡。”刘老师自豪地说。
寒来暑往,刘明康和老伴邵和珍相携相伴,共同管理图书室。他们以图书室为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倾注满腔热情,成为澥浦人眼中一道亮丽且独特的风景。
在镇海区,除了在后海塘、骆驼、澥浦,还有庄市、贵驷两个校外图书室。平日里和暑假期间都面向辖区内的孩子们免费开放。这五个阵地自创办至今,拥有图书3万余册,参加活动受到教育的学生数已多达20余万人次,现已是镇海区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阵地建设的特色和品牌,而这其中更凝聚着镇海“夕阳红”爱心服务团的满腔爱心和真诚付出。
在采访中,很多退休老教师都对记者这么说,“人生能和命运抗衡的,只有爱,如果我们做的那点儿事,能带给更多的留守孩子爱和快乐,我们愿意一直这样做下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