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一场治理异味的“攻坚战”———今年起,园区将严格控制新引进3亿元以下的精细化工项目,尤其在石化区主干道海天路以西澥浦片区和蛟川片区不再引进新的化工项目,通过源头治理、全过程治理及末端治理,预计年底基本消除重点化工企业的厂界异味。
空气中飘散的废气、刺鼻难闻的味道,是困扰化工区周边群众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为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园区以“开展有机废气整治、破解废气治理难题”作为今年“三思三创”活动中的攻坚重点,投入1.3亿元分别按关闭、转产、设备工艺提升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完善四大类,督查整治10家重点化工企业按计划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曾经创造1000多万元利润的华纳化工公司,因环保问题被“一票否决”,近期将全面搬迁至外省;宁波中化化学品公司计划于11月底前把污染较重的三个原料药车间全部搬迁至外地,对剩余的一个车间进行全方位的设备提升改造……一个接着一个“伤筋动骨”的“手术”背后,是园区“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的绿色环保理念。
“以前谈到化工,就和异味、污染挂钩。经过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我们也渐渐转变了观念———通过设备改进、转型升级,一样可以做到发展和环境的和谐互动。”去年以来,人健药业一下子投入3000多万元,专门用于完善废气收集管网,提升废气治理设施,废气收集率在90%以上,企业产值也翻了一番。宁波新福钛白粉公司主动投资4500万元,全面建成新的废酸浓缩装置,从根本上解决该公司污染物超标排放问题。
不仅要有一流的环保设备,更要有常态化的一流管理。年初起,园区内镇海炼化、乐金甬兴、LG甬兴公司等27家石化企业先后开展LDAR(废气泄漏、检测及修复技术)试点,对厂区内阀门、阀芯、法兰片、密封口等各个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处进行检测,并逐一挂上“红、黄、绿”三色警示牌,建立“电子档案”。
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当地有机污染物排放较2010年同期减少了15.3%;今年以来,群众对废气排放和异味问题的投诉也大幅减少。
记者黄合 通讯员陈武威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