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舞
广场舞中“常青树”
傍晚6点,夕阳还没完全下山,地面的暑气也尚未消散。家住鄞州钟盈小区的陈一艺和傅家根已早早来到距家几百米的钟园(鄞州钟公庙街道文化公园)。从活动室里推出四个一米左右高的大音箱,放在公园的四个角落,铺好电线,插上电源。
“老陈,今天有新曲子,就播这张吧!”傅家根从满满一袋CD中挑出一张闪亮的碟片,同一旁正忙活的陈一艺商量。
半个小时后,钟园不大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四五百名交谊舞爱好者共同起舞,大音箱里传来的“嘭嚓嚓”,让驻足观看的路人都不禁舞动身体。这样壮观的场面每晚都会准时上演。
“三年前,是我们七个人最先跳起来的!”58岁的陈一艺身形瘦削、腰背挺拔,一点没有这个年纪人常见的“将军肚”。他口中的“七个人”除了自己和傅家根,还有同住一个小区的徐建国、滕士良、邵国辉、章蔷花和章巧芬。
交谊舞,对与陈一艺年纪相仿的人来说,承载着许多美好的青春记忆。
这种起源于西方的社交舞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迎来流行的高峰。
那个年代,宁波的歌舞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陈一艺说:“只要是活跃点的年轻人都会跳或想跳交谊舞。谁要是不会跳舞,那就落伍了!”
交谊舞还是当时交关洋气的社交方式。各家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学交谊舞,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搞经营的单位办个舞会,洽谈商务合作。大龄未婚青年们还在舞会上找对象。
大概从2000年开始,电影院、KTV、健身房等各种新休闲场所兴起,歌舞厅渐渐隐没,关门的关门,转行的转行。交谊舞却在经历一段低谷之后,随着广场舞的流行,从室内来到室外,找到了新的“阵地”。
“为了不影响其他居民休息,两年前我们走出小区,到对面的联盛广场空地上跳。加入的人一下多了,从原来的几十个增至上百人。”傅家根说。一年后,钟园落成,他们又搬到了这里。
如今,钟园跳交谊舞的名气越来越大,黄古林、栎社、下应、姜山,甚至鼓楼、江东都有人专门开车前来,就为跳上两个小时的舞。
“人最多时,整个钟园首尾相连,热火朝天。就算最近天天40摄氏度以上高温,这里每天依旧那么多人。”陈一艺用手一挥,特有成就感。
现在更多人把跳交谊舞当做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活动活动颈椎腰椎,帮助减肥。“但我觉得,最主要是舞蹈能带来快乐。跳舞之余还能和熟悉的老朋友聊家常、讲大道。”陈一艺说。
所以,这么多年,广场上流行过的舞蹈或健身操数不胜数,从太极拳、木兰拳、红绸舞、腰鼓舞、扇子舞、柔力球,到最新火热的佳木斯舞,交谊舞如同一棵广场舞中的“常青树”,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陈一艺和傅家根说,现在也偶有小年轻到钟园来跳交谊舞,“相信只要人们还爱舞蹈,交谊舞就会一直流行下去!”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