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青年新锐导演王子访谈:将来会有更多的观众选择微电影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8月18日 07:50   【 】 【打印
0

 

记者:著名纪录片导演贾樟柯在新媒体电影《语路》中,展示了在不同人生角色中实现理想的代表人物的故事,鼓励一代人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梦想,被称为新媒体电影的典范,您对此如何评价?

王子:正是由于《语路》网络版的巨大反响,贾樟柯继续进行了《语路》电影版的制作,目前该片已经获得多个国际电影节的邀请。从网络新媒体到影院大银幕,从中国文化热点到国际电影话题,《语路》成为新媒体纪录电影的典范。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但是从艺术角度来说,新媒体电影作为一个正在生成中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发展,所以,对于新生艺术概念的定论不应该太早。

记者: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选择网络环境观影的人数为50.8%,超过了影碟(40.4%)和电视(23.6%)的比例。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移动工具来读报纸、看新闻视频、电影等,从市场的角度你们会如何考虑新媒体电影的创作?

王子:随着都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微电影无疑切合了快生活的文化,因而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我很看好微电影的发展,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将会有更多的观众选择微电影。因为微电影很短,吃午饭或者坐地铁回家的时间就看完了。由于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低、传播率高,小而专的微电影市场潜力很大。但是现在整个行业比较杂,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有玩的,有当成事业做的,有的甚至把微电影这个艺术载体当成一种文化运动,这就过了。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电影的传播渠道,而媒体消费者也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权,所以相比于传统媒体乐于使用“受众”一词,新媒体时代我们更青睐“用户”这一概念。与“受众”的概念相比,“用户”具有个人性、自主性、互动性、参与创造性等鲜明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中,要在内容同质化、多选择环境中抓住用户,就要在用户体验上进行创新,使用户参与到产品生产过程中来,这本身充满新的机遇与挑战。比如我在《末日情人》中植入了一个有名的公益活动:北京的丁奶奶用退休金收养了许多流浪狗和猫,这件事情因此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是一场关于爱心的大接力。

无可厚非,不仅是新媒体电影,各种艺术创作都在越来越依赖新媒体,比如传统电影产业,无论是《山楂树之恋》还是《杜拉拉升职记》都取自网络小说,传统电影的片花总是提前在网络发布,所以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现在越来越把平台放在新媒体上。

记者:您本人对于《致青春》、《小时代》这样的电影走红怎么看?

王子:一部影片被很多观众认同肯定有它的理由,每个片子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小时代》是80、90后人的生活状态,很物质很写实,所以能吸引到那个群体的大多数人观看,《致青春》是70、80后人的故事和情怀,很怀旧很感人,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去墓地献花的镜头。但是真正感动人的电影,我觉得应该是《飞越疯人院》那种,这是一部内涵很深的电影。好电影就是这样的,无论哪个时代、何种社会背景都不会影响电影所能传达给观众的思想。对于我来说,一部好电影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让我反复思考,找出它对我的价值,而不是告诉我,我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

如果有可能,我还想拍儿童片。因为家庭的关系,我从小就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长大。我觉得我们太缺少优秀的儿童电影了,总是带着成人的思维来理解孩子们。

记者:撇开市场,您本人对于电影的理解是什么?有没有最欣赏的导演和电影,为什么?

王子:电影是一个表达和记录的载体,我比较欣赏的是冯小刚这样的导演,有人说他的电影技巧不专业,但是他的故事讲得特别好。他曾经很率真地说,我的作品就是为大众服务的。一个懂得拍出观众喜欢的影片的导演就是好导演。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