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婚老人:
陈英煦(男,90岁)
任复依(女,89岁)
婚龄:72年
采访:记者苏钧天
摄影:记者刘波
陈英煦夫妇的家在兴宁路边上不远处的又一村小区。走进他们的家,四五个孩子正在客厅玩耍,互相说着中英掺杂的话。他们从小在国外长大,这次是为了“阿太”的90大寿回来的。客厅正中沙发上,陈英煦和任复依并排坐着,旁边围满了他们的后代。老两口精神很好,但耳朵已经不太好使了,他们72年的故事,大多是后辈们你一言我一语讲出来的。讲述期间,夫妇俩始终静静坐着,沉浸在他们的岁月里,目光和神情是那么的柔软。
照片结缘,共度时艰
陈英煦是鄞州横溪镇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代在村里很有名气———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风琴,风流倜傥,不少姑娘对他有好感。然而上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陈英煦家里突遭变故。18岁时,他为补贴家用,在村里的学堂当起教书匠。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陈英煦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教书上,从没有过多地考虑过终身大事。直到22岁,媒人上门来说亲,带了一张任复依的照片。黑白照片上少女鲜明的脸,皮肤白皙,水汪汪的眼睛上两道细弯眉,陈英煦心里是喜欢的。于是,人生大事便这么定了。
婚后时局动荡,陈英煦带着任复依辗转各个村镇,最后在鄞州古林落脚教书。他们的大儿子记得,每晚父亲总是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母亲靠着床沿,借着微弱的光纳鞋底。中间,母亲会给父亲倒杯水,父亲也会母亲捶捶背。他儿时的记忆里,大多数时间父母好像就是这样安安静静的,一举一动十分默契。
上世纪50年代,家中有4个孩子要养,陈英煦的工资不高,全靠任复依精打细算。她买了台二手缝纫机,自学裁缝,平时缝缝补补,偶尔还打些零工改善家中的生活。“文革”期间,一家人的生活更困难了。好在艰辛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之后,陈英煦在古林中学复职,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三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小儿子还是复旦大学的博士,这点让陈英煦和任复依十分欣慰。
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大儿子和小儿子都留学国外,后来定居在美国华盛顿。
“年纪大了,变得浪漫了”
以前,家里大小事情都是任复依一手包办的,不过陈英煦退休后,角色互换了。这些年,妻子买菜他都跟着,怕她拎着太重。“妈拿着篮子,东挑西挑,爸跟在后面学习,这个菜怎么样,那个菜怎么样,两个人讨论半天。”二儿子陈可芳笑盈盈地说。
孩子们说起陈英煦学烧菜的故事也很有趣。“爸刚学烧菜的时候,做的菜特别难吃,有时候都没烧熟,妈经常会笑他。爸是个不服输的人,有一次烧一道红烧鲫鱼,他烧了整整5遍,5条鱼,生的、焦的、太咸太淡的,都自己吃掉了,最后一遍合格的才给妈吃”。现在陈英煦的厨艺已经很好了,而且他基本上只烧任复依喜欢吃的菜。吃饭的时候,好菜都堆在任复依面前。
现在,陈英煦常会弹弹风琴,任复依就坐在旁边静静听着,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陈可芳笑着说,“爸以前是个教书先生,很严肃,不浪漫,现在年纪大了,好像变得浪漫了。”
“两个人在一起,这是人生当中最宝贵又最真切的东西。”陈英煦曾这样告诉陈可芳。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