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裁缝大致分为三派,即罗派、日派和欧美派,当时主要从事西式裁缝的主要是沙俄人、日本人和欧美人。
学成后,杨和庆又东渡日本,在东京做起“红帮”,不但赚到了更多的钱,还学会了正宗的日派红帮技艺。
“我的爷爷很有眼光,他看准了有一天西式服装必将取代中式服装。”杨鹏云的长子杨龙飞说。
在杨龙飞记忆里,爷爷当时的英明选择,也是父亲生前常会念叨的:虽然当时中式裁缝依然一统天下,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进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租界。
老外笔挺的西装、西裤给呆板的中式衣衫带来了新奇和诱惑,国人也开始效仿,可制作西式衫裤的裁缝非常紧俏,想找个做西装的人非常困难,有的外国人图方便,自己把裁缝带在身边,有的外国裁缝则看准这个商机,跑到租界开店。
中国人是非常善于模仿和学习的。刚开始,在租界绝大多数是外国裁缝,慢慢地就有了为数不多的中国裁缝,这就是第一代红帮裁缝。
杨和庆决定外出学艺之后,西式裁缝的春天,来了。
在中国第一代“红帮裁缝”中,以宁波奉化人居多,杨和庆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采取亲带亲、邻带邻、村带村的办法,逐步形成燎原之势,不但发展了宁波地区的西式服装业,并且全面承袭了红帮裁缝的技艺。因此,有人将“红帮裁缝”误读成“奉帮裁缝”,也算是“歪打正着”。
杨鹏云14岁那年,远在日本学艺的杨和庆特意赶回来,把他送到上海学习西式裁缝。
他留了下来。
杨鹏云有时候会和儿孙们提到当年做学徒的辛苦。当时很少有正式学艺的机会,做的大多是一些拉拉风箱、绞绞水布的杂活;为老师傅跑街买香烟、盛饭倒夜壶为常事;有时还需要给师娘带孩子。说学艺,其实只是提供一个环境,让你看师傅是怎么做服装的。
尽管如此,天资聪明的杨鹏云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对欧美派洋装的技艺和工艺过程了然于胸。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