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阴差阳错的人生遗憾
他原本以为,这辈子可以就这样静下来好好研究服装,为红帮裁缝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可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彻底荒废了他的所学。
这场浩劫,服装界也在劫难逃。曾经流行的连衣裙被认为是修正主义,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旗袍更被贴上封建余孽的标签,稍微花哨的衣服被打成“奇装异服”。
当时人们的穿衣有“老三样”、“老三色”之说。“老三样”指的是干部装、中山装、人民装;“老三色”则指蓝色、灰色和黑色。洗旧的军装、军便装也是很时髦的服装款式,大家争相模仿。在这个年代,杨鹏云的裁缝之路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不仅如此,文革期间,杨鹏云还莫名其妙地成了“反革命”,被带上“高帽”挨批斗。
当年的情景杨龙飞依然历历在目:父亲戴着“资本家”的牌子,低着头,跪在长条凳上,拳头就像雨点一样落在他的背上、头上。
这一切,父亲一个人默默承受,上班挨批,下班回来依然笑呵呵的,瞒着全家人,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直到“大字报”贴到家里,母亲才知道出了事。她无法忍受这种冤屈,抑郁成疾,没几年就去世了。
许多年后,杨龙飞才听父亲说起当年被批的真正原因,那是缘于解放前掌管金龙服装店时出的一桩子事。当时的金龙服装店生意兴隆,来往客人甚多。不知道啥时候,这里成了四明山新四军的一个地下交通秘密联络点。后因有人叛变,这个秘密联络点遭到破坏,多名地下工作者被捕。被蒙在鼓里的杨鹏云也因此遭遇牢狱之灾。几经周折,这才撇清了同自己的关系。
没想到,20年后,他受其牵连,变成了“反革命”。
尽管蒙受了不白之冤,杨鹏云坚信自己是清白的,他用豁达对抗着那场荒唐的批斗,最后终于挺过来了。平反后,杨鹏云又“重操旧业”,成了服装厂的技术工人。
对于那段疯狂的历史,他很少提起。他的理解是,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多责备也无益,最重要的是做好以后的事,走好以后的路。
在杨龙飞的眼里,这是父亲的包容。父亲常说,要宽厚待人,容得了人。人的一生如同做衣服,不同人的性格、体型、文化差异都很大,作为一名裁缝,就要去适应,去理解,不能以自己的个性去对待,要有海量。
8月13日,杨鹏云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脸上还是那么的慈祥和端庄,这令他的子女们都很宽慰。
生前,杨鹏云偶有感慨,留下了些许遗憾:他有精湛的红帮技艺,可只在金龙服装店那几年派上了用场。解放后,本该大显身手,可物资紧缺,厉行节约,红帮技艺“无用武之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期间,他本有望成为服装界的教授,可最终落空。改革开放后,服装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可他已是垂暮之年,退休在家。
但愿到了另一个天地,他不再有任何遗憾。
记者 程鑫 樊卓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