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镇海 正文

同舟共济扬帆起 镇海中学1+1>2的教育奇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9月11日 10:44   【 】 【打印
0

同舟共济扬帆起

教师给学科竞赛学生做辅导。(陈秋君  摄)

集体作战

不遗余力创佳绩

客人来镇海中学取经,都会问校长吴国平:“你们学校老师是怎么合作的?”这时,吴国平总会向客人讲这样一个故事:新昌澄潭中学曾经有两名教师来镇中挂职锻炼,一个月后,被镇中老师的合作精神震惊到了。在镇海中学,除了日常的集体备课外,教研组的讨论氛围尤其浓厚。有老师发现难题询问时,整个教研组的老师都会自发地聚拢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在改作业时,一位老师发现了学生巧妙的解题方式,也会主动和其他老师分享。

在镇海中学,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传说,而是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一个大组,英语教研组占据了两间大办公室。但只要教研组组长王潞清扯开嗓门一喊,两个办公室的老师都会聚过来。采访当日,教研组的老师刚打扫完办公室。“我们集体备起课来,劲头比打扫办公室更足。”王老师刚开了个头,周围的老师也纷纷讨论起来。蔺海滨从1991年开始便在镇中任教,是教研组里的老大哥。他说,教案质量高低最能直接反映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他们组里,没有谁独占鳌头,他们的传统是集体备课,潜心研究“秘密武器”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英语教研组根据年级,分为三个备课组,由一名老师带头,一起参与备课讨论。下半年,蔺老师所带的学生升入高三,他和高三备课组的老师都忙活起来:研究复习重点、查看有哪些复习资料可以分享……蔺老师介绍,这些都是基本准备,在具体备课时,备课组里的老师还会根据教材的不同单元进行分配,每位老师负责写几个单元的教案,然后再将教案提供给其他老师,经过集体讨论后,形成统一的教案。“看上去,集体备课的教案没有了老师的教学个性,但实际上,这样集思广益地讨论,将每位老师最好的教学经验、最新发现的好资料都添加在里面,形成的往往是最成功的教案。”蔺老师解释说,“而且,大家各自分工明确,效率也能提高不少。”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条“集体”考评制度。吴国平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最近,镇海中学有位老师在区里微型党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学校对整个教研组和全体教师都进行了奖励。吴国平说:“虽然比赛是那位老师参加的,但我们知道,在参加比赛时,其他老师提供了帮助,我们不能抹杀其他老师的功劳。”而全体老师分享一种荣誉也是对获奖老师的另一种激励。正是这种集体考评、集体奖励的管理模式,让镇海中学的老师集体凝聚力更强,团队合作氛围更浓厚。

应常伟是2008年进入镇海中学的年轻英语教师。2011年,他参加青年教师新课程能力评比时,深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重于山。这项赛事项目多、评比要求高,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发挥,全组总动员一起备战。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怎样讲课、即兴演讲怎么准备……老师们一次次完善比赛内容,一遍遍模拟演练比赛项目。“小应比赛前,光全组参加的模拟课就有两三堂。”王老师说,特别是在正式比赛前一天,全体老师更是挑灯夜战帮应常伟准备。“很多材料比赛前一天才拿到,一个人准备肯定来不及,多亏了组里其他老师的帮忙。”那年,应常伟获得浙江省青年教师新课程能力评比二等奖。在他看来,这份荣誉属于整个教研组。

全国性的学科竞赛,考验的更是集体的智慧。这几年,镇海中学平均每年都有七八名同学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数学学科竞赛组几乎成了拿奖专业户。而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沈虎跃、周海军、金国林这三位竞赛辅导老师的通力合作。据周老师介绍,三位老师各带一个年级的竞赛辅导,而辅导老师相互之间的合作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习惯。特别是高三年级段学生集中训练,准备参加全国性比赛时,三位老师的竞赛辅导不分你我。“集中训练后,学生半天听课,下午和晚上集中训练,特别是10月后,学生全天停课备战,一位老师肯定忙不过来,其他两位都会去顶课。”除了集训、上课外,三位老师之间的合作还体现在资料共享、分工出题、做题、外出带队比赛时帮带其他年级的学生……老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相互帮助和合作,让镇海中学的数学竞赛成绩年年顶呱呱。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