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小社区迸发大能量

北仑大港社区创新工业园区服务与管理纪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9月22日 06:56   【 】 【打印
0

  图为今年5月大港社区第三届职工文化节开幕式暨“大港style”操舞大赛现场。(陆东安摄)

  工业园区招商工作完成后,企业由谁来管理?员工由谁来关心?社会管理由谁来承担?

  为破解这一全国性难题,2008年3月,北仑区在集聚着300余家企业的大港工业园区,建立了国内首个不设居委会的工业社区———大港社区。

  五年来,这个年经费只有100多万元、专职工作人员仅10人的社区,创造性地将社区化服务与管理模式移植到工业园区,释放出“四两拨千斤”的惊人能量。

  五年来,园区企业上缴税收逐年增加,9万余名职工和谐共处,未发生过群体上访事件、严重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社区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0余个,荣获市级及以上荣誉45项;企业对社区服务满意率高达99%。

  2012年2月中旬,时任中央综治委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带领中央综治委调研组在我市蹲点调研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他对大港社区创新之举赞叹不已:

  “10名社工、100多万元行政成本,服务300多家企业,你们破解了工业园区区域化服务的全国性难题,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

  “滚雪球”,

  社区的组织网络越滚越大

  五年前,招商工作基本完成后,原隶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港工业园区划归北仑区新碶街道。如何管理好这块4.4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一个新课题。

  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园区企业进入全面投产后,原“谁引进谁管理”的模式因为部门权责不同,很难解决企业遇到的不少新问题,园区许多社会管理工作也易陷入“真空”。而按照惯例由政府设立一个“园区管委会”来承担管理与服务职能,不但编制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行政成本也太高,且易造成机构重叠,行政色彩太重,服务企业效率反而不高。干脆去行政化,建一个新型的工业社区,用社区化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

  大港社区党委书记兼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朱红明回忆,社区成立之初并未引起企业重视,社工开展工作困难重重。

  “社区是管居民的,和我们企业有什么关系?政府不能解决的事你们能解决吗?”一次,朱红明走访宁波高帕无纺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国平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原来,该公司附近的一条“断头路”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一些不法分子常将此地作为“中转站”从附近公司偷走东西。吴国平向相关部门多次反映没能解决。

  朱红明知情后,很快向街道申请了一笔资金,一周内清理了垃圾,三个月内在这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效率之高让吴国平和其他企业主刮目相看。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