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宁波市养殖大黄鱼品质接近野生的已占一半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30日 07:44   【 】 【打印
0

我市养殖大黄鱼品质接近野生的已占一半

图中两种鱼,岱衢族养殖大黄鱼(上)头大、吻短、体形偏长,外观更接近于野生。 记者 徐文燕 摄

昨天下午在象山港白石山海区,一条条“放养”的“岱衢族”大黄鱼一捕上来,就开始接受各种指标检测。

我市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项目在2011年获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资助,至今已近3年。在昨天现场验收中,记者获悉,目前宁波养殖黄鱼中,更接近野生的岱衢族养殖大黄鱼已经占到了一半。验收组成员、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常抗美告诉记者,现在的科技让人们又能尝到正宗“野生大黄鱼”的味道了,“这条大黄鱼对东海的贡献很大。”

8尾大黄鱼已繁衍出数百万尾

根据地理分布不同,大黄鱼分为“闽粤东族”和“岱衢族”等几个地理种群。“岱衢族”主要分布在浙北岱衢洋渔场,体色金黄、肉质鲜嫩,加上人文的原因,最受宁波人喜爱。但由于滥捕等原因,岱衢族野生大黄鱼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野生的在批发市场里每斤要价1500~2000元。

“闽粤东族”虽多,但这几年该鱼种的质量严重退化,养殖的环境也不好,口感越来越差,市民经常抱怨泥腥味重。

2007年、2008年两年间,宁波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的专家在东海捕捞濒临灭绝的岱衢族大黄鱼(即本地大黄鱼),这其中,只有8尾可用来繁育。5年后的今天,经过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大学、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等10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联合攻关,这8尾大黄鱼已拥有数百万尾的孙子辈,其中部分本地养殖岱衢族大黄鱼已开始供应市场。

记者在现场获悉,昨天被捕上来的大黄鱼平均重量约600克。为了使养殖的大黄鱼品质更加接近野生大黄鱼,岱衢族大黄鱼的食物很有讲究,除了各种各样的小虾小蟹小杂鱼外,它们还经常吃院士工作室配的“营养餐”,里面加了鱼粉、维生素等各种营养元素。此外科研人员还从病害的防治、大黄鱼精子的冷冻保存、养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吴雄飞说,岱衢族大黄鱼从苗种到上市一共要在海水中生活18-24个月,这期间,为了模拟回游,至少要搬三次家。鱼苗在两厘米长的时候放入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小网箱里,长到100克时要搬家到40平方米大的网箱,等到七八两重的时候就要住到大网箱了。

在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中,岱衢族大黄鱼的养殖、饵料投放等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

今年预计可上市二三十万尾

据介绍,目前我市一共养殖了几百万尾岱衢族大黄鱼。在去年年底首批岱衢族养殖大黄鱼上市后,今年将有二三十万尾上市,目前价格约每500克100元。

“东海渔区有4种‘当家鱼’,带鱼越捕越小,大黄鱼、墨鱼也几近绝迹。”在验收现场,常抗美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项目对东海的贡献很大。

他说,相比闽粤东族大黄鱼,岱衢族生产周期快10%,从外观上看,头形、侧鳞线、体色、吻长更接近于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头大、吻短、体形偏长,通体呈金色或虎黄色,鱼鳞光泽;从肉质上来讲,还要测量各种氨基酸的指标。但从上次的测量结果来看,口感要远远好于闽粤东族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接近。

随着近几年岱衢族大黄鱼的推广,目前宁波的养殖黄鱼中,岱衢族大黄鱼已经占到了一半。待这一项目验收后,岱衢族大黄鱼的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像智能化饵料机、大黄鱼超低温保鲜技术等将陆续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岱衢族大黄鱼养殖场内。

宁波晚报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张彩娜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