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是我市一所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准毕业生。上个月,她参加了一场校园招聘会,物色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岗位,投完简历,还跟着老总去了企业参观,之后又吃了两顿饭。可是事后,她不仅没在这家企业工作,反而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讲述人:小赵,22岁,我市某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四学生
上个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学校组织校园招聘会,我就去了。转了一圈,我发现一家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秘书的岗位。专业对口,加上我又有中级文秘的证,看起来和这个岗位还是很匹配的。
但岗位描述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很困惑,一是,企业胃口特别大,一次招10个秘书,二是,底薪1500元,绩效考核优秀的员工最多可以拿五六千元。我不理解,什么样的企业一次性招10个秘书,秘书的工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浮动空间?
摊位上有个中年男子,看我在海报前停留,就主动和我说话。他说,他是这家企业的老总,姓何,企业今年打算扩大规模,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企业呢,也愿意自己培养一些人才,就上校园招聘会来了。
何总说得诚恳,我就答应了。中午,我数了下,饭桌上算上我一共有10个学生,男女对半开,大家应聘的都是秘书。第二天中午,又是吃饭。酒足饭饱,何总说,企业这次,其实只需要一名秘书,他呢,也定好人选了。说话间,指了指我身边的一个女孩子。大家面面相觑,房间里静极了。接着,何总又说,其他人呢,他也不是不要,相反,是更加需要。他希望大家,要勇于挑战自己,去做业务,那才是真正出精英的领域。做得好,月入一二万元也是很正常的事。
回来后,我又接到了两次电话,何总让人来问,我考虑得怎么样了。我找了一些借口,推掉了这份工作。回想这次的求职过程,我心里多少有些上当受骗的感觉,企业明明想招销售,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招秘书呢?我不明白。
提醒:学校和学生,都要提防企业美化岗位
宁波启发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郑林富表示,小赵的遭遇不是个例。有些企业需要大量业务员,在社会上又招不到,于是就瞄准了学生群体。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企业就会想方设法美化岗位。用顾问、经理、助理、秘书等名词来代替业务员、销售的说法。郑林富建议,学校要对企业作考察,对企业和岗位作出评估,明确岗位的权责和薪资,为学生把好第一道关。而学生也要做些功课。
记者 童程红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