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十二五”时期,宁波开始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其中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提升生活品质等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3年来,就业富民、保障惠民、卫生健民、教育强民等民生工程年年有新进展,成果早已从城市向乡镇、农村覆盖。如新农合给全市近300万参合农民撑起了医疗保护伞,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在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在就业、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无论农民还是居民,宁波人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
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部署开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行动,明确到2016年,全市高中及以上学历外来劳动力、初级及以上技能外来劳动力所占比例要从目前的30%提高到50%以上,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深化实施“百万新宁波人素质提升工程”等。
延伸阅读
推进新型城镇化3个关键词:
工作、居住、公共服务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认为,新型城镇化之所以为“新”,在于将“人”放在核心地位,进而否定以简单的“乡—城人口流动”为主要内涵的“伪城镇化”。综合来说,新型城镇化不但要求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工作”的城镇化,还要求进一步推进“居住”的城镇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城镇化。
报告说,“工作”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也是驱动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经济因素。强化产业支撑,确保“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就业增长”协调互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个人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大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护力度,提高各项社保覆盖面和保障力度。
调查显示,“居住难”是导致城市生活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落户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报告认为,解决“居住难”的问题,应顺应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把县(市)、非中心区和小城镇作为实现“居住”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大力推进卫星镇建设,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降低居住成本。在提高劳动者技能的基础上,推行收入倍增计划,提高住房公积金缴纳覆盖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流转市场建设,提高转移人口住房购买力。
调查报告还建议分类统筹“公共服务”城镇化,根据发展阶段和条件,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周 骥)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