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老街"永寿街":修改街名前 一直被叫作"永寿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2月29日 08:20   【 】 【打印
0

  永寿街上的林宅

  在甬城老城区孝闻街中段西侧有一条文保老街,它就是永寿街。其原先的格局是北路南河,在《四明谈助》中清楚地记载“永寿街南边的这条河叫水浮桥(当时也称水凫桥)横河”。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在1981年“地名办”修改街名以前,永寿街是一直被叫作“永寿巷”的。在《鄞县志》中记载:永寿巷原先叫“水浮桥巷”。因“水浮桥”而得名。

  在当时水浮桥的东面,有一座石板桥,叫永寿桥。它也是“水浮桥巷”后来改名“永寿巷”街名的原因。那时候,老宁波更习惯叫这里为“十六块桥板”,因为永寿桥的主体结构就是用十六块十多米长、一米多宽、近三十厘米厚的大石板构建而成的。

  在永寿桥的北面,当时有一座庵堂,叫永寿庵,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与永寿桥的年代一样久远。老底子,永寿街上有几户“豪门”大宅,如今,大宅变为老宅,且成了市级“文保古宅”。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处:“叶宅”、“林家墙门”和“元戎第”。

  永寿街古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叶宅”,整幢建筑原是清康熙二十年(1681)副贡官、长乐知县陈明府居宅。后来陈家连宅带地一起卖给了上海县县令、定海人叶机。从此,正式成为“叶宅”。其整个宅院坐北朝南,是典型的清代早期浙东民居建筑。一共有三进,若将三进大门都打开,就能看到整个宅院纵深很长,想一望见底几乎是不可能的。解放后,因为叶宅的大厅宽敞气派,曾一度被用作“宁波市海曙人民公社文昌大队”的食堂,即当地老百姓俗称的“文昌食堂”。

  而在叶宅的西边,是大名鼎鼎的“林家墙门”,即今天的永寿街40号-43号、45号和47号一带。因为其宅院里有当时难寻的太湖石垒砌的假山,所以当地老百姓更愿意俗称它“假山墙门”。林家,原为甬上的望族,也称“北郭林氏”,族内历来为官者甚多。如南宋户部侍郎林祖洽、明朝吏部侍郎林栋隆,还有民国时期曾任宁波工务局局长的林绍楷和其弟林绍楠等。而永寿街上林家宅院的宅基原是北宋名臣敷文阁侍制林保的住宅旧址。随着世事变迁,林家将部分住宅出售给了别家,但留下的宅院依旧占了永寿街的大片区域。

  再往永寿街西行,还有一处“文保古宅”,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元戎第”府宅。“元戎第”的主人,叫沈垣,他武学出身,因为在清嘉庆年间巡洋缉匪有功,官至广东水师提督。

  走在今天的永寿街上,很难想象当年这只是一条宽约3米的小巷。如今小巷拓宽了一倍有余,变作了双巷道,巷道的中间还栽植了宁波市树———香樟树,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方颖谊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