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金小燕)2006年的一个冬天,三名男子走进了谢建龙的办公室,并拿出随身携带的两万元现金交给了谢建龙。“我们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你一定要接受我的捐款。”这名男子郑重其事地说。
陌生人打来电话要捐款
谢建龙是当时泗门镇镇志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2006年底,他正在参与泗门谢氏宗祠的修复工作。
有一天,谢建龙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名男子,他问谢建龙,想给谢氏宗祠捐款,该怎么办理。
谢氏宗祠是省级文保单位,修复工作需要的资金,全部都由政府拨款。而且,祠堂那时还未开放,并不需要捐款。于是,谢建龙婉拒了男子的好意,说暂时不需要捐款。这下男子急了,表示要亲自来办公室找他,说明详细情况。随后,该男子便和父亲、弟弟三人一起来到了谢建龙的办公室。
该男子就是谢卫春,他向谢建龙讲述了捐款的缘由,而这故事,要从六十多年前说起。
60年前赊了一口棺材
六十多年前,也就是解放前,谢卫春家的祖居在泗门洪家路,后来谢家因生活贫困搬迁到了马渚。谢卫春的爷爷是给地主家打短工的,家里非常穷。长期的病痛折磨,谢卫春的爷爷卧床五年后过世了,可死时家里穷得连一口棺材也买不起。于是,谢家人就想到了向泗门谢氏宗祠求助。
那时,谢氏宗祠的作用不仅仅是祭祀,它还会做一些慈善。比如,族人的孩子读不起书,祠堂里的学校会收留小孩读书;族人生病了没钱看病,祠堂也会借钱给他;族人中有寡妇守寡了,祠堂也会提供帮助。
赊了棺材,埋葬了谢卫春的爷爷后,谢家人说好等有钱了再还。随后解放了,宗祠改作了其他用途,这赊棺材的钱一直没还上。
事实上,这赊棺材的钱,谢家人一直没忘。谢卫春自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听他奶奶说起赊棺材的事情。直到三十多年前奶奶去世,她一直惦记着这笔赊款。而谢卫春也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心想有机会一定要把这钱还上,也算是了了老人的心愿。
4年捐款5万元
“很多账目解放后都一笔勾销了,宗祠也倒了,谁还会记得那些事,钱也根本不需要还,想不到这家人会一直惦记着。”虽然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可这六十多年前的赊款还要来还,这让谢建龙很是意外,也很感动。
看到谢卫春的诚恳,谢建龙也不好回绝,便代表泗门谢氏宗祠收下了两万元的捐款,并登记在了本子上。
自2006年开始,谢卫春已连续4次向泗门谢氏宗祠捐款,总共5万元。这些捐款,谢氏宗祠主要用来布置祠堂以及祭祀、做戏用的。此外,谢卫春也万般嘱咐,要是宗祠遇到什么困难了,尽管开口。
“这么诚实守信的人,真的让人非常感动。“谢建龙说。
“捐善款,这是我的心意”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谢卫春,他现在已是马渚镇一家洁具公司的负责人。“从小开始,我奶奶就一直告诉我们,以前家里穷,爷爷死的时候连棺材都是赊来的。”这样的话,谢卫春一直记在心上,他也一直在打听有关谢氏宗祠的消息。
后来,谢卫春打听到祠堂要进行修复,并重新开放了。于是,他就想借此机会偿还六十多年前的赊款。
“我特别喜欢祠堂,在过去他真的帮助了好多人,也包括我们家。我觉得这么好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应该一直保持下去。”直至现在,每到清明、元宵、冬至等节日时,谢卫春都会带着年迈的父亲去祠堂祭祀、看戏。此外,他也会带上自己的善款捐给祠堂。“现在日子好了,这也是我的心意。”
“我相信每个人只要凭自己的良心做事,社会一定会好起来的。”谢卫春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