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绘
出门在外,尤其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发生交通事故就麻烦了。等吧,这么小的事故,又不知道交警什么时候到;走吧,又怕到时候自己掏钱“埋单”。
这种尴尬有望在近期得到解决。据悉,随着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多,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即时通讯方式,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实时传送文字、照片、语音的功能正好对沟通和固定证据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如果用微信来充当“快处快撤机制”的主角,那么既能消除当事人顾虑,又对事故后续处理带来便利。
“快处快撤”遭遇不信任危机
今年春节期间,在慈城英雄水库附近发生的一起两车刮擦事故让各方吃足了“苦头”。2月5日上午10时左右,李某驾车前往亲戚家拜年,在途经慈城英雄水库附近时与对面来车来了个“亲吻”。事故的责任很明确,车损也很小,原本是可以用“快处快撤”机制来解决的,只要双方约个时间去理赔中心就行了。
但问题出在双方互不信任上,大家非要等交警来现场处理。由于慈城英雄水库位置比较偏远,再加上报警人也说不清事故具体地点,这下可好,交警差点把整个水库走了个遍。最终的结果也仅仅是交警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填写了见证卡,让双方一起去理赔中心。
“根据我们统计,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有四成以上可用‘快处快撤’来解决,但真正用这个机制的很少。”交警说,4年前出台的这个机制原本是为了提高轻微事故的解决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叫好不叫座”。根本原因就是“快处不易”、“快撤不敢”。从目前来看,能真正了解“快处快撤”处理流程的人并不多。也因为不了解,担心责任分割不清楚,怕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车主不敢处理,怕自己吃亏。
远程快速处理事故是未来趋势
对于当事人来说,一个事故要全部解决,除了交警还要等保险公司派人来现场查勘,这“两等”最短也要半小时。如果事故地点比较偏远,处理完事故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是交通高峰期,事故车辆就容易引发交通拥堵。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