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每个人的青春印记中 都存留着一个风筝的角落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13日 08:41   【 】 【打印
0

●传承故事 

童年的风筝飞回来了

江北庄桥,是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风筝制作之乡。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风筝比赛和放飞活动,如今已经举办了十三届。

那里,有“风筝老人”陈义梅,还有“风筝大王”邵国强。

“风筝大王”邵国强,今年76岁,是风筝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走进他的家,狭小的房间,满眼尽是大大小小的风筝。墙上挂着猫头鹰风筝,眼神犀利,双目炯炯有神,还有色彩艳丽、翩翩欲飞的蝴蝶风筝,张牙舞爪的螃蟹风筝,憨厚滑稽的猪八戒风筝等等。

走进邵国强的卧室,更是让人惊叹。窗口的书桌上放有一根晾衣绳,绳上挂着各种风筝,木板床的上方悬挂着收拢起来的大龙风筝,这个风筝打开有56米长,放飞时需要5个人帮忙才行。 

“这张床就是我做风筝的地方,晚上睡觉,白天做风筝,一睁眼全是风筝。”邵国强笑眯眯地说。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有一只风筝,邵国强也不例外。小时候,他父亲是裁缝,手艺精细,做得一手好衣裳。父亲做的风筝同样精巧别致。

把漂亮的风筝放飞于蓝天,与小伙伴们嬉戏追逐,是邵国强孩童时代的小小骄傲。

1998年,退休在家的邵国强闲来无事,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有关风筝的节目。童年时代那只飞走的风筝仿佛飘忽到他的眼前。他平淡的退休生活顿时充满了光亮。邵国强辗转找到宁波市风筝协会,当时的秘书长李一新送给他一本杂志《体育博览·风筝专辑》。

邵国强如获至宝,回家细心研读。这本杂志至今已经泛黄,可他一直保留着。那是他制作风筝的指导读物。

一开始,制作风筝看似不难,但风筝放飞后,不是头栽地,就是轻飘飘的,飞得不好看。邵国强请教了当地有名的“风筝老人”陈义梅。

陈义梅今年已经95岁了,做风筝也有30多个年头。经陈师傅点拨,邵国强做的风筝飞得越来越高。邵国强的那只大龙风筝,在天空中摇头摆尾,蜿蜒盘旋,威风凛凛,在当地的风筝比赛中屡屡获奖。

●制作技艺

劈、扎、绘、糊

邵国强拿起手边未完成的风筝支架说,风筝有很多种类,比如软翅风筝、硬翅风筝,还有板子、串式等,不同类型的风筝,制作方式也不同,简单来说是四个字:劈、扎、绘、糊。

做风筝前先要绘好草图,确定风筝的类型品种,做到心中有数。

劈竹削骨架这一步很关键。就是将竹篾浸水,使竹篾服软,再用刀沿着竹子的自然纹理劈开,而不是用刀刃切开,粗细大概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如果竹篾太粗,会拉破纸张。而吃力重的部位要粗一点,但总的原则是越细越好,这样才能飞得起来,飞得高,飞得远。

第二步是骨架绑扎。绑扎时要平整、牢固,在造型过程中,松紧要适宜。邵国强说,用带胶的无纺布绑扎,能使风筝骨架牢固。

骨架绑扎好后,邵国强总是用线绑在中间把骨架吊起来,看看两边是否平衡。骨架不平衡,风筝做得再好也飞不上天。

线也很重要,一开始他做大龙风筝的时候,线没选好,试飞的时候,被风一吹,风筝就飞不稳了。后来反复研究,最后发现用钓鱼线最结实。

第三步就是蒙面材料的彩绘。蒙面材料一般选择无纺布或尼龙布,质地轻盈,不怕浸水。如果用一般的纸质材料,一旦风筝栽落水里就无法再飞。

描绘前,先在白纸上用墨线绘好1∶1的样稿,各个细部花纹都要绘出,只是不用上色。

然后,把准备好的无纺布铺在样稿上,用笔勾出全部线条,之后就可以上色了。邵国强用的是丙烯颜料,这种颜料上色后,即使放风筝时遇到大雨,也不会褪色。

最后一步就是糊。涂胶最好用毛笔轻轻涂在骨架上,胶要均匀。蒙面的无纺布上不能有褶皱,松紧要适度。之后净边剪切,把多余部分材料删除,再修正整只风筝。

邵国强不但自己做风筝,还把技艺传授给当地的小朋友。每周二,他都要到惠贞书院给小学生们讲授如何制作风筝的课程。

风筝的归途是天空,放飞时有一些小诀窍。邵国强说,好的风筝碰上好风,受力和风力平衡,风筝可在高空中纹丝不动。如果风向和风力不稳定,就需要随机应变了。当风力突然转强时,风筝容易翻转栽落。这时候,应该迅速放线,或迅速向前奔跑数步。如果有时风力突然停顿,风筝“嗖”地往下坠落,那就应该往后奔跑,或者迅速收线。

在最美的春天,把亲手做的风筝翱翔于天空,就是一道最旖旎的风光。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孙朝龙 余伟征 张燕 文

记者 王鹏 摄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