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火柴盒里的老宁波记忆 童车牌火柴今年100岁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20日 07:35   【 】 【打印
0

火柴厂背后的宁波商人

三北观海卫东山头徐家的徐蕙生、徐日廑父子对中国火柴工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大火柴厂创设于清光绪末年(1907年),是我国火柴工业中开办得比较早的一家工厂。当时我国的火柴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不仅机器设备,就是一切原材料包括梗片,都是进口的,实际上它仅仅是利用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的加工场地而已。该厂原由法国人设在宁波的天主堂经营,有排板车7部和拆板车3部,有长工六七十名,加上女工约百余人。因天主堂早先在甬设有“光明皂烛厂”,所以将火柴厂定名为“正大”,取其“光明正大”之意。

不到四年,因为经营不善,资金周转苦难,正大火柴厂于1911年宣告停产。这些情况被恰好从日本回宁波探亲的慈溪人徐蕙生看在眼里,他决意接下这个烂摊子。

说起来,徐蕙生和火柴之间还有一些渊源。吴锦堂是我国当时在日本的一位爱国侨商,徐蕙生就在吴锦堂的怡生商号里办事。当时,怡生商号委托东洋燐寸株式会社定制的龙船牌火柴,通过吴锦堂在上海开设的义生洋行,大量销往上海、苏州、无锡、镇江等地。

在吴锦堂和朋友们的支持帮助下,徐蕙生决心重新创办宁波正大火柴厂。可惜,时值1911年秋后,三北地区海啸雨灾,棉地绝收,徐蕙生好不容易凑资15000余块银元,还只能以租借的方式,租下正大火柴厂,为了区别前后业务关系,改名为“宁波正大新公司”。随后,徐蕙生往返日本购置新的设备和原料,聘请了两名日本技师前来指导,于1913年重新开工生产。开工之前,徐蕙生在工厂的大门口,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正谋地方实业,大展平民生计。

之后,徐蕙生还创新了火柴的制造技术,发明首创黑头安全火柴,以赤磷替代低燃点的黄磷;放弃了长期应用的硫磺配方;用化学方法处理火柴梗,使之燃烧后成一根完整安全的炭棒。在市场营销方面,徐蕙生采用多商标运作经营,使宁波正大新公司的“浙江”、“童车”、“教五子”、“爱鹅”等品牌的火柴大量销往华东地区。

宁波正大新公司经营稳定后,徐蕙生陆续在上海与南京分别筹建“正丰火柴厂”和“正生火柴厂”,设立各地火柴销售分公司,成为中国民族火柴工业的领先企业。并在安徽六合、江苏南通和上海等地投资煤矿、地产、银行等事业。

1916年冬,徐蕙生将宁波的生意交给外甥余东泉打理,可惜因种种原因,宁波正大新公司经营情况日益困难。

1930年,徐蕙生派大儿子徐日廑来宁波负责主持正大新公司的工作。在勇于改革的徐日廑的领导下,“正大火柴新公司”更名为“宁波正大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徐日廑一面扩大生产,把排板车从12部增加到18部,改手摇生产为动力拖带生产,改进烘房设备,使雨天也能投入生产;一方面又千方百计打开火柴销路,尤其是童车牌火柴的声誉,在浙、苏、皖、闽等地的消费者心中,树立了牢固的优质品牌形象,每月销售量达到1700箱,经营效益蒸蒸日上。

1953年前后,国家对私营企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徐蕙生、徐日廑拥有的在上海、宁波、杭州、南京等地的企业积极参加公私合营。1953年11月的《人民日报》,专门载文介绍了徐日廑对社会主义改造合营的思路。1957年,以徐日廑的上海正丰火柴厂为主体组建国营上海塑料制品三厂。1966年5月,已发展有1000多名员工的宁波公私合营正大火柴厂收归国家所有,成为国营宁波火柴厂。

1994年,随着打火机的普及,宁波火柴厂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记者 林旻 文/摄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