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昌
炒面、炒年糕、汤圆、馄饨之类的传统点心大家都比较熟悉,而且也隔三差五地享用,然而有一种宁波老点心———“黄毛鹅”,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尤其是年轻人。
说到“黄毛鹅”点心,吃过的人就会满口生津。以前,它是在春插或夏种时节,农户主人慰问种田帮工而制作的一种点心。下午3时左右,农家妇女提着竹篮,篮面上盖一块洁净漂亮的毛巾,将这一特制点心送至插秧田头,给辛苦劳作的帮工们充饥补力。
大家都知道,宁波山区多松树,每年农历三月,正是松树开花时节,松树的花蕊内包裹着许多黄色的花粉。此时,人们常上山爬上松树采摘松花,将采摘来的花蕊晒于太阳底下,筛选出细腻滑润的松花粉末。这松花粉既香又滑,将它当作点心的调味品和“外包装”,可观可尝。
“黄毛鹅”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第一步是准备米粉,将糯米放入水中浸泡四五个小时,然后用清水淘净,再磨成糯米粉,糯米粉晒干后用筛子过筛,选取细粉。
第二步是制作豆沙馅子,将赤豆或豇豆煮熟,并调制成糊状,加入黄糖或白糖搅拌均匀,即成豆沙馅子。
第三步着手裹制汤圆。将糯米粉用温水调成块状,湿燥要适中,湿了会沾手,不好操作,燥了粉显得硬,会捏不成汤圆。接着,用双手反复揉搓粉团,使其柔润有黏性,再用手捏成一个个粉团,用右手大拇指按住粉团中心点,其余手指“窝”着不停旋转,使粉团形成臼状,像顶小毡帽,接着用调羹舀些豆沙馅放入粉臼中,以填满为宜。最后揉捏轻轻封口,将馅子盖住,出一条“小尾巴”,这时的汤圆形似英文字母“Q”。
第四步是把带尾巴的汤团上蒸笼蒸煮,熟透为止。
最后一步是放上采摘来的松花粉。可以把松花粉撒到蒸熟的汤团上面,也可把汤团放到松花粉上面滚翻粘贴,使带尾汤团形似刚孵出的黄毛小鹅,十分可爱,故宁波人称其“黄毛鹅”了。
“黄毛鹅”这道点心,外黄、中白、里子黑,黄的松花香带滑,白的米粉柔而黏,黑的馅子甜兼润,可以说是点心中的佼佼者,男女老幼都喜欢吃。
“黄毛鹅”个头较大,不能一口囫囵放入口中,得分成几口,细嚼慢咽才能品出真味。“黄毛鹅”带尾巴的那头显得小一些,可以从此处下口,先咬去“尾部”,再分两口吃完“正身”。一般来说,一只“黄毛鹅”这样分三口品尝为宜,如果吃法不当,里面的豆沙馅子会突然射出,喷溅到脸部和衣襟上,使人难堪,尤其是用猪油白糖作馅子的“黄毛鹅”,蒸熟之后里面的馅子几乎成了液汁,品尝时更要注意。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