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北京积水潭开始了第一天考察行程。周建平摄
位于北京积水潭西北角小岛上的汇通祠,内设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纪念馆,风光卓然。
“每日前200位游客可以免票入内。”入口处工作人员的盛情邀请,却道出了这处京城水利工程标志的落寞。
前天和昨天,“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对中国大运河北京段的走访从这里起步。
出北水关汇积水潭
汇通祠面积不大,沿着蜿蜒的青石路,穿过几片绿荫就到了它的中心———一尊郭守敬石像矗立在一汪浅浅的池塘中央,头戴官帽,身着官服,左手握一卷书文,右手抬起,顺着目光指向前方。
汇通祠内有一小山丘,半山腰露天陈设着青铜的简仪和浑天仪,山丘之巅有郭守敬纪念馆。当日纪念馆并不开放,但这无碍于我们了解这位一手打通京城运河脉络的功臣。
大运河北京段通常称为北运河,北京地区为漕运而开凿的大运河始于隋,现存的北运河主要是元、明、清时期开凿、疏浚的。
“元朝建都北京,不仅要维持全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宫廷园林用水,还要保障供应朝廷每年几百万石粮食的运输。但长期以来,从南方征调的大批粮食以及各种物资,不能直抵京城,只能到达京东的通州,转由陆运进京,费时费力。自金朝以来,历代统治者都试图开凿一条从通州直达京城的运河。”中国大运河申遗专家组成员赵福生道出了运河开凿的缘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世祖忽必烈授意郭守敬想办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
郭守敬踏勘了北京西北部沿山地区的泉流水道,最终决定引大都城西北30公里外一眼出水甚旺的白浮泉,入大都城中。一路顺势引导,开凿渠道,修筑白浮堰,导入瓮山泊(昆明湖前身)。又从瓮山泊疏浚旧渠道,也就是通惠河的上段,从和义门(西直门前身)北水关入大都城内,汇入积水潭。从而为大都城开辟了新水源,亦让积水潭成为大运河的终点。
由此可知,汇通祠所在的和义门北水关,位置何等重要!
图片新闻 | ||||||||||||
|
||||||||||||
|